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4-03-08 08:08:03
原標題: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規模化應用 促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規模化應用 促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來源:人民政協報
“工業互聯網”已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
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道路
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形成了網絡為基礎、平臺為中樞、安全為保障、標識為紐帶、數據為要素的五大支撐體系,走出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道路。
回看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已經歷了五個階段:戰略謀劃期(2012-2017)、起步探索期(2018-2020)、快速推進期(2021-2022)到當前的規模化發展期(2023-至今)。
2012年全球工業互聯網興起;2014年我國嘗試開展工業互聯網理論研究和頂層設計部署工作;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至此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仍處于戰略謀劃期。
2018年,我國工業互聯網進入起步探索期,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次提出開展工業互聯網發展“323”行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五大國家頂級節點(武漢、廣州、重慶、上海、北京)先后建成上線;2019年,工業互聯網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大批不同行業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不斷接入五大國家頂級節點,航空、石化、鋼鐵、家電、服裝、機械等多個行業開始應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2020年,工業互聯網政策體系逐漸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南京災備)上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架構進一步完善,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新型融合基礎設施“星火·鏈網”啟動建設;
2021年,工業互聯網進入快速推進期,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突破700億,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工業互聯網標識服務許可證,標識解析進入“牌照”時代;2022年,隨著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成都災備)啟動運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全面建成,開啟了工業互聯網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篇章。
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正式進入規模化發展期,全面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覆蓋所有41個工業大類,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賦能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實踐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神經系統”,主要包括標識編碼和解析系統兩大部分。其中,標識編碼相當于“身份證”或者“門牌號”,即為機器、產品、零部件等物理對象和算法、工藝、數據等虛擬對象賦予全球唯一的編碼,是連接對象相關信息的入口;解析系統,即為獲取對象信息的系統和平臺,它依據標識編碼,對網絡地址和相關聯的信息進行查詢,承載了數字對象設計、生產、倉儲、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獲取及數據交互,為供應鏈全流程管理、追蹤溯源、網絡精準協同等應用提供基礎。
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采用分層結構,主要包括國家節點、二級節點、企業節點和遞歸節點。其中國家節點,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支撐、牽頭建設,上接各類根節點,下連其他各類節點,是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國內互聯樞紐。
近年來,在政產學研用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實踐。
自主體系架構全面建成。“5+2”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形成“東南西北中”分布格局。截至2023年12月底,二級節點上線337個,實現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全面覆蓋,全國遞歸節點共上線17個。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新型融合基礎設施“星火·鏈網”建成上線,已經在國內的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沈陽、濟南、廈門、柳州、成都、蘇州建設運行有11個超級節點,通過廣泛的生態伙伴建設超過45個骨干接入節點。
融合創新應用活躍。工業互聯網標識服務企業超41萬家,覆蓋46個重點行業,注冊總量突破4300億,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1.5億次,主動標識載體累計部署超3100萬枚。“星火·鏈網”基于主鏈的底層技術能力、算力和網絡能力,上線了包括數字藏品為切入點的數字原生資源服務網絡(DNA),面向產融的智能安全金融服務網絡(ISF),面向司法存證領域的可信存證服務網絡(CAP),面向雙碳的碳數據服務網絡(CRC),面向供應鏈產業鏈智能協同的數字化溯源服務網絡(DDR)。
產業生態日趨完善。一批從事軟硬件研發、系統集成、二級節點建設服務、安全等領域的企業及科研機構涌現,涵蓋編碼、掃碼等各類機構主體。標識相關國家、行業、團體標準超過110項,工業互聯網標識大會、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創新大賽等品牌會議及上千場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進一步助推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生態的壯大。
標識融入工業各環節,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五年多來,工業互聯網標識使用量快速增長,企業應用取得積極成效,眾多先行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異構數據互通特性,不斷探索適配自身業務的創新應用,標識應用正由點及面,由淺入深逐漸滲透于企業研發、采購、生產、倉儲、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初步形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體系,提煉9類應用模式,20種典型應用場景。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已成為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工程。以中部為例,工業互聯網標識規模應用在荊楚大地和中部省份“全面開花”,助力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等多個萬億產業集群蓄勢騰飛。
山東省新泰市起重機械制造產業集群是全國第二大起重機產業集群,其鏈主企業齊利得重工集團通過引入基于標識解析主動標識載體的產業集群大腦,打造“1+X+N”的數字化賦能體系,實現產量提升8%、售后運維效率提升30%以上。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正將分散的企業數據形成一個串珠成鏈、雙鏈協同的強大產業網絡。在四川,亞度家具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家具制造業行業)二級節點,構建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結合數字營銷、數字制造、數字供應鏈三平臺,打通經銷商、制造企業、消費者的全鏈接,家具制造業的產業鏈全新生態模式,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鏈路產生的在線交易金額累計超過84億。
新質生產力是綠色生產力,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推動數字化和綠色化深度融合。蘇州協同聯合行業龍頭,打造基于標識解析+區塊鏈的分布式光伏綠證交易服務平臺。通過對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打通光伏行業設備資產可信采集傳輸鏈條,支撐碳足跡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記錄、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轉。
數字化轉型,標識“貫通”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于2023年組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單位成立起草組,先后赴北京等4地開展調研,聽取地方意見,編制形成征求意見稿,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工業互聯網戰略咨詢專家委專家論證把關,并經過22個司局,21個相關部門,31個省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征求意見后,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教育部、科學技術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根據我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這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的戰略保障,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奮斗、開拓創新。
時代考卷常答常新。
2024年,同樣也是落實《工業互聯網標識“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開端之年,根據“貫通”行動計劃可以看到,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貫通”,根本還是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進入應用領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于工業互聯網而言,一直是其創新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各環節信息互通的關鍵樞紐。
多地互動,夯實數字新基建。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加強數實融合。2022年,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創新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標識解析體系在數字經濟中的“數據底座”功能,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2023年10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等4部門聯合發布《上海市工業互聯網“標識滬通”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累計突破40億個,累計接入企業數超2500家;2024年開年,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湖北省經信廳等13個部門共同啟動湖北省工業互聯網標識貫通政策工作。
應用賦能,邁向規模化發展。各地方都在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貫通”工作,各行各業對于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已經從基礎設施規模化建設邁入了大量應用深入探索階段。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成效評估報告(2023年)》指出,工業互聯網標識企業級應用占比73%,工業互聯網標識對提升企業生產效益有顯著作用,面向全行業企業的接入和應用落地仍存在較大市場空間。
規模化應用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生態的共同努力,有效應對現階段標識產業發展中仍面臨的商業探索不夠深入、優質應用供給不足、場景創新任重道遠等一系列挑戰,產業各方應該從企業、行業底層需求出發,打造面向不同行業的標識應用解決方案和應用服務產品;發揮重點行業“鏈主”企業帶動作用,構建行業數據字典、行業數據資源池、行業發現等標識化信息服務模型;以產業聚集載體為核心,引入工業互聯網技術和理念進行建設、改造或升級,為新載體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進一步實現標識規模化應用推廣。
合作共贏,共建產業新生態。工業互聯網生態正在蓬勃發展,產業各方已經行動了起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已超過2600家,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生態載體;2023年12月,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創新大賽落下帷幕,推動地方產業集群發展、賦能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方興未艾,推動萬家企業供需對接,帶動投資超1700億元,培訓技術人才300萬人/次。
標識“貫通”工作的陸續啟動,不僅將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更將進一步探索形成資源共享、產業互補、高效協同的行業溝通協作新模式,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注入新動力。“標識貫通讓企業在各個維度、各個層面實現了數據可信任可管理互通,從而形成智能工廠網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所長金鍵表示,“這將會改變整個制造業的生產服務經營模式,也讓大規模化個性化定制可以進入到普通老百姓中,實現消費升級。”
踏上新征程,擘畫新藍圖。如今,工業互聯網正在加速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和“星火·鏈網”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持續推動各地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為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大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