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4-03-08 08:37:03
原標題:嚴打造假 提升精度 拓展覆蓋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嚴打造假 提升精度 拓展覆蓋
來源:中國環境報
提升精度 拓展覆蓋
◆本報記者 溫笑寒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是評價和考核各級政府改善環境質量、治理環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據。
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一致表示要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全面,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保真:監督檢查有力,責任界定明晰,懲戒措施嚴厲
在青海省西寧市,距離國控自動監測站不遠處,一臺高空視頻監控設備正24小時不間斷記錄著站點狀況。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許慶民介紹,設備架設目的在于加強對監測的監督管理,避免人為干擾自動監測。
保證監測數據真實,需要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讓依法監測、誠信監測的要求真正落地。
在四川省成都市,自動監測站巡查被納入“雙隨機”執法監管工作,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市場監管局對監測機構開展“雙隨機”檢查,并利用“生態環境監測業務管理系統”對社會檢測機構開展抽查。
在浙江省杭州市,環境自動監測站“雙責任制+兼職巡查員”制度在全市推廣,建立分局(鎮街)、村社兩級巡查責任體系,結合兼職巡查員高頻巡防,對所負責環境質量監測站點防范區域進行巡查管理。
在黑龍江省,連續4年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門與公安、檢察、法院配合行動,對疑難復雜、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聯合掛牌督辦。
有力的監督檢查、明晰的責任界定、嚴厲的懲戒措施,生態環境部門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露頭就打、重拳出擊。而在許慶民看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公眾監督作用同樣重要。
“青海研究制定信用評價等措施規范監測市場,加強市場培育、推動行業自律,促進形成一批專業化、優質化的社會監測機構。同時,加強新聞宣傳、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為公眾監督創造便利條件。”許慶民說。
求準:圍繞特殊性,增強針對性,用好高科技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環境容量有限和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位之間的矛盾突出,更需要環境監測工作做到精細、準確。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鐘承林介紹,四川省全面提升監測網絡的針對性,圍繞四川大氣污染防治的特殊性,一系列新站點、新設備投入使用。
“我們在成都建設大氣自動監測系統比對測試實驗室,開展大氣自動監測設備性能測試和質量檢查,在15個重點城市建設大氣顆粒物和光化學組分自動監測站,并與21個市(州)非甲烷總烴自動站共同構建全省大氣復合污染自動感知網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鐘承林表示,這些新升級緊密結合需求,使得監測數據更加精準,對工作的指導性更強。
新階段,高科技對監測數據準確性的助力尤為明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運用集天基衛星、空基遙感、航空無人機、移動監測車和地面觀測于一體的“五基”協同大氣環境立體監測監管平臺,實現了對重點區域、重點目標的高精度、短周期協同監測。
廣東省深圳市利用衛星遙感、走航移動、無人機監測、塔基自動采樣等多種碳監測技術手段,建成覆蓋碳源匯的多層次多組分溫室氣體監測網絡。
山東省煙臺市高新區分局配備氣溶膠激光雷達、云平臺可視化系統等設備,與市級試點激光雷達形成優勢互補,實現轄區污染源精準掃描。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紅楓認為,科技作用固然明顯,但監測人員業務素質水平對于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同樣不可或缺,近年來各地對于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的能力提升也努力頗多。
安徽省開展生態環境應急監測技術培訓,以“理論教學+案例復盤”方式邀請專家講解生態環境應急監測技術要點;陜西省開展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活動,通過網絡答題、企業自行監測幫扶檢查以及現場運維實操競賽等方式提升能力;河北省衡水市組織監控技術交流,圍繞地表水、固定污染源廢氣、噪聲等相關監測進行探討。
謀全:完善網絡體系,拓展新興領域
36個國省控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站、345個國省控手工監測斷面、308個國省控水質自動站、292個省控聲功能區噪聲自動監測站,這是四川省監測網絡的全部底數。
推動監測網絡系統性提升,實現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等環境監測點位地級及以上城市全覆蓋、重點流域全覆蓋、管轄海域全覆蓋,能夠滿足環境監測數據“全”的要求,精準支持當地生態環境管理工作。
但“全”的要求并非僅限于地域,面對發展的新問題、新要求給予足夠的監測數據支持同樣意義非凡。今年兩會,農工黨界別小組的一份提案引人關注。提案建議鼓勵新污染物監測方法和技術的研究創新,增強新污染物監測能力。
新污染物、噪聲、生態質量樣地、海洋鹽沼碳匯,針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新要求,全國各地不斷開展試點監測探索:
山東省青島市開展海洋鹽沼碳儲量和碳通量試點監測評估,探索實踐可應用于海洋碳匯監測的技術方法。
浙江省麗水市啟動生態質量樣地監測工作,開展原生功能群種監測,全面覆蓋山水林田湖沼,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基礎數據。
廣東省廣州市是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站(點)聲源識別溯源功能全覆蓋的城市,能夠自動識別出蟲鳴鳥叫、人為活動等不同的聲音“密碼”。
“我們將進一步拓展新興領域監測,提升創新水平。在部分城市繼續試點開展溫室氣體監測及典型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碳匯監測。開展重點管控新污染物調查監測試點。探索構建生態環境健康風險監測、評估及溯源技術體系。”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