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4-03-08 08:37:03
原標題:如何回答好AI這道時代“必答題”?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如何回答好AI這道時代“必答題”?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記者王琳琳
前有AI語言模型ChatGPT“能寫代碼寫作業,能編劇本能做題,甚至還能代寫辭職信”,后有文生視頻模型Sora輸入簡短文字便能生產“大片”級別的視頻,人工智能時代加速涌現的新技術、新產品,對文化創作生產和未來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力和沖擊,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甚至震蕩,也成為2024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之一。
面對這道無法回避的時代“必答題”,不少文化領域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談如何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記者梳理發現,“既積極擁抱,也規范引導”成為代表委員支招方案的關鍵詞。
主動擁抱,推動人工智能發揮積極作用
你可以想像,未來你的美育老師是“虛擬數字人”,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為全國各地青少年提供同樣高水準的教學嗎?
人工智能技術的顛覆式突破,為各行各業發展開辟了新版圖、注入了新動能、引發了新競賽。可以說,誰掌握了人工智能“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全國政協委員、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副總編輯王平久就表示:“人工智能本質作為人的工具,是廣大電影工作者新的延伸,是電影行業新的增長契機。”“應當加快腳步、加大力度、加深層次,開展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探索與應用,在科技革新的浪潮下掌握主動權,不斷推動人工智能在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王平久在提案中強調。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省音協名譽主席劉曉靜也談到,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使得課本知識變得可感可知,知識學習過程中進不去、看不見、摸不著、難理解的問題得以解決。因此,要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促進智能時代教育的變革創新。
當然,將人工智能“為我所用”的背后離不開對其深刻的認識與研究。王平久建議,電影界應當把人工智能放到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位置上,加強探索人工智能在電影創作、工業化體系建設與發展、宣發放映傳播等領域帶來的廣泛創新;有意識地與有關科研機構、實踐人才緊密對接,從電影工業體系建設和發展的整體目標與實際需要出發,讓技術創新服務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周源也表示,要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他的提案是“高質量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和應用高地建設”,希望推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應用,以增強我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
加強研發,助力新技術更好地為行業賦能
在周源的提案中,其中一條具體建議是“加快高質量中文數據集的開發與利用”,這也“戳”中了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痛點”以及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方向。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輸出什么關鍵還看輸入了什么。以ChatGPT為例,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輝曾試著讓其回答“史湘云怎么稱呼賈寶玉”,并要求用英文回答。ChatGPT給出了一個看似正確卻又非常無趣的答案——The Second Brother。熟悉《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史湘云是個大舌頭,史姑娘的“二”應該讀成“愛”。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副召集人張勤也試著讓ChatGPT列出著名的七絕,結果回答里卻有杜甫的《春望》、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五言絕句。
當然,這與目前的大模型數據訓練多為英文語料、西方應用場景有關。數據顯示,全球統一的大模型數據訓練集里,中文語料僅占1.3%。
對此,張勤建議,應集聚資源,加快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主流價值相關語料庫建設,開展以主流價值為導向的數據分類、匯聚與運行工作,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料的建構與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等有機結合起來,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提供真正的中國智慧。
“在全球新的技術變革中,如果不加以引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容易被人工智能拋下甚至抹去。”張勤說。
規范引導,在法治軌道上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不過,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它在提升生產效能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版權糾紛以及缺乏相應道德標準等問題。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到人工智能相關問題及其法律風險。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邱華棟就關注到人工智能大模型“井噴式發展”對版權產業和文藝創作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標識義務落實不到位,人工智能活動未經授權使用自然人人格特征的情況多有存在,人工智能容易生成違反公序良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影響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工作等,因此,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版權保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女高音歌唱家、一級演員劉玉婉也提出,人工智能技術給音樂產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導致音樂侵權問題更加嚴峻,如未經授權,將受法律保護的內容用于AI模型訓練及事先學習,涉嫌侵犯著作權及相關權利。
如何應對上述挑戰?代表委員一致的觀點是盡快推動立法。
如邱華棟建議,從完善相關立法,加快落實人工智能領域版權保護多方主體責任等方面,明確人工智能領域版權保護的原則性問題,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版權保護工作的專業化、精細化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是知識產權法學專家。今年,他提出在法治軌道上推動人工智能快速健康發展的提案,建議“審慎修改著作權法,應對當前挑戰”“制定人工智能促進法,推動長遠發展”“設立人工智能倫理委員會,強化風險治理”。
只有讓人類“守法”、機器“守德”,才能讓人工智能行業快速健康發展,真正助力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全方位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