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2024-03-14 10:36:03
原標題:儲蓄國債受熱捧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儲蓄國債受熱捧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余嘉欣
“賣得太快了,我早上10點來銀行,儲蓄國債已經售罄了。”來自北京的李女士說。3月10日,財政部發行了今年首期儲蓄國債,引發了投資者搶購熱潮。
發售當天,不少投資者在銀行營業前就在門口排隊等候。光大銀行北京市一家支行的客戶經理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從8點半到9點半,僅一個小時,儲蓄國債額度即售罄。“如果想買,下期可以提前關注和預約。”該客戶經理向《金融時報》記者建議。
儲蓄國債為何受投資者青睞?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儲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利率中樞下行明顯,儲蓄國債代表國家信用,能較好兼顧收益和流動性需求,使得部分投資者進行一定程度的“儲蓄替代”。據《金融時報》記者觀察,趨于穩健的風險偏好,也是投資者熱捧此類產品的內在動力之一。
儲蓄國債的多重吸引力
儲蓄國債是財政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不可流通的人民幣債券。憑借安全性高、投資門檻低、收益穩定等優勢,儲蓄國債一直備受投資者青睞。
據財政部公告,今年第一期、第二期儲蓄國債(憑證式)于3月10日至3月19日發行,兩期發行總額共300億元,付息方式均為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
此次發行的儲蓄國債再次受到熱捧。《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發現,北京市多家銀行不到半日額度即售罄,部分銀行更是一小時內售罄。不僅在北京,記者從青島、揚州等多個二三線城市銀行了解到,當地儲蓄國債銷售同樣火爆。“客戶早早就上門來排隊,額度上午就售空了。”青島市一家銀行客戶經理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對投資者而言,儲蓄國債擁有多重吸引力。一是以國家信用為保證,到期由財政部負責還本付息,信用等級高,安全性強。二是其變現靈活,流動性較好,儲蓄國債不可流通轉讓,但可以辦理提前兌取或終止投資,根據需要靈活變現。三是投資門檻較低,且收益穩定,此次儲蓄國債購買金額100元起,到期可一次性還本付息,且儲蓄國債利息收入免征個人利息所得稅。四是購買方便,投資者可以在負責承銷的40家商業銀行營業網點進行開戶、認購。
“與其他儲蓄產品比較,除了本金安全、投資門檻低、收益率略高外,儲蓄國債提前變現利息折損較小,收益可預期。”周茂華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儲蓄國債質押獲取短期銀行貸款,以滿足短期流動性需求。
收益率優勢是火爆主因
與安全性相似的定期存款相比,儲蓄國債的利率優勢成為其受熱捧的主要原因。
2023年,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經歷了三輪集中調整。其中,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累計下調65個基點。從國有大行最新掛牌利率和主流執行利率來看,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分別為1.95%、2%,執行利率最高可上浮至2.35%左右。 〉〉〉〉03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