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4-03-18 08:16:03
原標題:養殖戶“泥飯碗”變身“鐵飯碗”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養殖戶“泥飯碗”變身“鐵飯碗”
來源:檢察日報
九曲黃河越東平,河湖交錯涇渭明。山東省東平縣傍水而居,因水而興,黃堤、湖堤點多面廣,灘區、湖區交錯縱橫。然而,得之于水的東平也曾失之于水。早年間,黃河灘區存在大量違建養殖場且屢禁不止,導致周邊惡臭,河道被侵占,防洪風險不可估量。行走在公益訴訟道路上,我鐵了心要解決這件事。
整治過程異常棘手,我和同志們積極走訪了解養殖戶需求,將解決好涉案老百姓生計問題這個“痛點”作為重中之重。我們研究決定分“四步走”:第一步,厘清相關部門職責,制發檢察建議。第二步,以案件專報形式向縣委、縣人大報告,爭取支持。第三步,組織民政、農業農村、移民、自然資源和規劃、鄉鎮政府,共商整改規劃、養殖戶補貼等問題,以法律監督手段解決行政難題。第四步是開展整改現場驗收、聯合評估,必須確保問題解決得扎扎實實、根治不反彈。
那時候,正值疫情肆虐,我和鄉鎮同志一起,為養殖戶想辦法找銷路,挨家挨戶找釘子戶談心,半夜兩三點幫助養殖戶接車,連續多天緊盯在現場,吃住都在灘區拆除地。
經過多方走訪調研,我發現“九龍治水而不治”,是拆除違建養殖場面臨的最大難題。多個行政部門職能交叉、相互推諉,鄉鎮街道吐槽“履職困難”,誰也不愿去啃這塊硬骨頭。作為一個在黃河邊長大的孩子,作為一名檢察官,我暗下決心:沒有先例可循,就自己當先例;沒有經驗可借鑒,就自己找經驗。
我帶領辦案組成員迅速熟悉水法、防洪法、土地管理法等30多部法律、法規,徹夜鏖戰在法律知識的海洋中。另外,我還及時梳理匯總了相關部門的“三定”方案,編制思維導圖,厘清了各部門職責。
為了使整治黃河灘區這個“皮球”真正轉起來,我主動將相關部門聚在一起,開啟“圓桌會議”,將一個個棘手問題擺開、攤平,分門別類進行剖析。就這樣,辦案組群策群力,摸到了根子、尋到了路子,建議各部門通過政府補貼、改畜為農、異地重建、規模合并等方式,將養殖場損失降至最低。漸漸地,137處養殖場全部順利拆除,黃河灘區也恢復了昔日的質樸與寧靜。
記得鄉鎮一位同志告訴我,“有了檢察院的監督支持,心里就有了底,有了主心骨。整個工作期間,一個信訪矛盾都沒有,‘老大難’問題終于解決了!”
轉產設施農業,是我們為養殖戶們尋找的新“路子”。臭氣熏天的養殖場不見了,一行行整齊劃一的塑料大棚映入眼簾。據統計,灘區養殖場60多戶實現轉產,30多戶改造搬遷,40多戶實現了從“豬羊倌”向“打工人”的轉變,端上了結結實實的“鐵飯碗”。老百姓手里比原來有錢了,腰桿子硬起來了。昔日“黃河灘區龍須溝”變身今日“東平美家園”。
2023年4月12日,本案獲評最高檢和水利部聯合發布的檢察監督與水行政執法協同保護黃河水安全典型案例。
掃碼看視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