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4-03-18 08:29:03
原標題:甘肅深化環評改革實現經濟發展與綠色保障雙提升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甘肅深化環評改革實現經濟發展與綠色保障雙提升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記者 汪蛟
甘肅省通過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持續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強化“放”的措施、“管”的規定,延伸“服務”的深度,著力解決項目環評審批中發現的難點、堵點、卡點問題,在現場踏勘、技術評估、行政審批等方面多措并舉、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經濟發展與綠色保障“雙提升”,為全省經濟發展貢獻環評力量。
實施環評審批“三減一優”,精簡流程提速度
據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劉迎偉介紹,甘肅省先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規定》及管理指南、環評審查要素清單、環評文件技術評估工作規定等3個配套文件,推出強化環評服務保障促進項目落地“大提速”、做好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一步推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等一攬子環評政策,全力推動環評審批提質增效。實施要素清單跟著項目走,一次性告知企業環評審查重點要素,明確要求建設單位和環評機構在編制報告書(表)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要素清單規定的范圍開展工作并進行“內審”,這項制度的實施,為專家會議審查提供了統一的評判內容和評判標準,通過制度建設提高項目環評審批效率。據統計,自要素清單實施以來,在審批同樣數量項目的情況下,項目審查會議減少35%,實現審批“大提速”。
對符合法律法規、法定規劃和“三線一單”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施即報即受理即評估。對已完成環評的產業園區規劃,項目環評可簡化政策規劃符合性分析、選址的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論證等內容,直接引用規劃環評中符合時效性要求的現狀環境監測數據和生態環境調查內容。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實行“容缺受理”, 通過企業出具承諾書,先行受理環評審批申請材料、環評文本,開展專家評審和內部審查等惠企舉措,為企業提早開工投產開辟“綠色通道”。對環境影響總體可控的20個行業探索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落實并聯審批要求,依法取消環評審批前置程序。從項目環評文件編制到審批提供全流程服務,確保申請材料最少、流程環節最簡、審批時限最短,真正做到惠企便民。
聚焦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優化服務促發展
一方面,甘肅省成立“保障重大項目環評審批工作專班”,明確牽頭領導和企業聯絡員,制定包抓責任清單,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落實“月調度、季通報”機制,逐項任務、逐個環節明確時限,確保政策傳達、責任落實、審批服務“三到位”;指導各市州生態環境局對照省級職能,集中骨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建立協調會商機制,形成上下協同,合力推進省列重大項目落地見效的良好機制。
另一方面,提前介入、主動對接,提高服務質量,落實每個項目領導包抓、責任到人、一項一檔工作機制,在建設項目環評審查審批中,全流程超前介入、靠上指導、跟蹤服務、現場落實,助力企業盡快完成環評文件編制和環評審批,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達效。其中,白龍江引水工程、吐魯東露天礦230萬噸/年等大型項目獲生態環境部審批。圍繞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替代等項目環評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組織專業技術團隊提前研判、早期介入、現場踏勘,探索形成“企業用最嚴格的措施源頭減少一部分、市上協調一部分、省上統籌一部分”的調配思路。順利消除了張掖、常樂電廠新建項目環評制約因素,僅18天就完成了兩個項目的環評審批。
此外,積極探索排污權交易,赴浙江省、山東省現場調研,制定2023年—2025年大氣減排計劃,激勵引導企業挖掘減排潛力。圍繞省列重大項目“巨化集團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體化項目”環評前期工作,指導玉門老市區化工園區和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超前謀劃,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編制規劃環評,為項目上馬“騰籠換鳥”,最大限度提供環境要素保障。
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依托信息化提效能
推進“三線一單”制度信息化深度應用。結合“數字”政府建設要求,建成省級“三線一單”數據管理及應用平臺,并同國家、市級平臺互聯互通,打通數據壁壘,按照“能共享、盡共享”的原則,實現國家、省、市三級系統及省級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等廳局數據對接,同時打造多種應用場景,實現對新上項目環評一鍵定位查詢管控要求、模擬項目選址分析等,為全面研判規劃、項目環境可行性提供決策智能輔助,引導優化新上項目合理布局。
實現環評審批“一網通辦”。狠抓“互聯網+生態”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環評審批服務從“可辦”向“好辦”“易辦”轉變。實現“一網辦”“掌上辦”“零跑腿”和“一表填”“一站評”“一鍵搜”“一圖看”,減少企業70%以上重復填報,縮減50%以上填報量,切實提升企業和公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推進環評服務“掌上辦”“異地辦”。加快推進“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等高頻事項辦理和公共服務應用,接入“甘快辦”APP,將環評審批打造成為“甘快辦”APP生態環境領域特色板塊。深化“異地辦”,推進電子證照共享應用,確保申請人可異地網上提交申請材料,由企業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審批、核發,優化環評審批跨區域協同辦理工作機制,提升“跨省通辦”效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