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4-03-21 10:53:03
原標題:煙臺聚力攻堅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煙臺聚力攻堅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通訊員 宋鵬斐 黃圣博
曾經臭氣熏天的養殖場氣味沒有了,建筑工地、道路的揚塵減少了,家門口的沙灘干凈了,企業廢氣不再亂排放了,居民經常投訴的噪聲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山東省煙臺市借力各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力推進整改,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如今當地天藍地綠、水清灘凈,一幅美麗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近年來,煙臺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舉一反三,完善機制,高標準、嚴要求,解決好普遍性、關聯性生態環境問題,確保整改成效實實在在,有效提升生態環保工作水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煙臺。
高位推動抓好督察整改落實
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煙臺建立領導帶頭、承諾管理、專項行動工作機制。
堅持高位推進。煙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職責,對督察整改方案把關定向,在市委常委會上進行專題研究,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層層傳導壓力,高標準、嚴要求推進整改落實。堅持突出重點,建立清單化調度、集中研判、聯合督辦機制,對所有問題列出詳細清單,各牽頭部門和各區市立下“軍令狀”,實行動態管理,將個性問題及年內任務作為重點進行“雙重調度”,既調度各牽頭單位,又調度相關區市,為問題整改上“雙保險”。
堅持精準施策。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百日行動”,建立聯動協作、分類管理、主動排查工作機制,以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信訪件辦理為抓手,著力構建“發現問題—交辦問題—跟蹤盯辦—整改落實—督導復核”的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堅持常態長效,建立督導一體、責任追究、以督促改工作機制,制定“兩級驗收銷號機制、四步走銷號流程”,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嚴防問題反彈,在全市營造促整改、抓落實的濃厚氛圍。
務實有力的舉措,帶來了明顯成果。截至目前,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17個問題已完成整改9個,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54個問題已完成整改49個,其余13個正在有序推進,切實把“問題清單”轉化為“成績清單”,有效促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凝聚合力構建生態環保大格局
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樹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推動過程。在推進督察整改的同時,煙臺市不斷提升政府相關部門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認識和水平,形成部門合力。
煙臺市針對個別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責交叉和邊界不清晰,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一崗雙責”不到位的問題,制定出臺《煙臺市貫徹落實〈關于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生態環境保護專題報告、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公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等責任制度不斷完善。
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等一系列生態文明制度,形成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賠償、后果嚴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立重點事項掛牌督辦、重點工作完成情況“藍黃紅”掛牌通報機制,倒逼有關部門和區市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煙臺市環境治理體系更加穩固,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做法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美麗煙臺”建設走在全省前列,萊山、福山、海陽等區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文明強縣。八角灣、長島廟島諸灣入選國家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市縣兩級環委會辦公室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責、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生態環保大格局更加完善。
著眼全局護航綠色低碳發展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煙臺市以督察整改為抓手,對于督察指出的結構調整方面的問題重點推動,護航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助力生產總值邁上萬億元臺階。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針對督察反饋的“兩高”項目違規突出問題,堅持梳理存量、嚴控增量。嚴把新建“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對于新建“兩高”項目實行減量或等量替代。聚焦鋼鐵、煤電、水泥、輪胎、化工、鑄造等重點行業,對“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落后產品全部淘汰清出,全市完成工業爐窯整治提升1201個,除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外,2500噸/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和直徑3.2米及以下的水泥磨機全部整合退出。
能源結構實現轉型升級。堅持從優化能源結構入手,2021年以來,已淘汰關停小煤電機組19臺,關??側萘?8.95萬千瓦,升級改造3臺,總容量7.8萬千瓦。聚焦構建核、風、光、氫、儲、LNG協同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推動建設海陽核能供暖、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示范工程。發出山東第一度核電、第一度海上風電,全市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96.22萬千瓦,裝機容量全省第一。
運輸結構深入調整。大力發展公、鐵、水、空多式聯運,推進“公轉鐵”“公轉水”,依托煙臺至大連海上“黃金水道”,大力推進環渤海魯遼公、鐵、水滾裝聯運項目建設和甩掛運輸。2023年,煙臺港集裝箱集疏港總量651.79萬TEU(國際標準箱單位),其中,鐵路水路總量473.78萬TEU,占比為72.7%。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16355輛,煙臺港成為渤海灣首個實行岸電常態化使用的港口。
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綠色變革正在繪就煙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在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能耗強度不斷下降的同時,煙臺經濟總量不斷躍升,邁上萬億元臺階,綠色低碳正成為煙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