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4-04-03 09:11:04
原標題:“智”援春耕不負春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智”援春耕不負春
來源:人民政協報
近日,在山東省平度市,一望無際的田野上,返青的麥苗披上了綠色的新衣,平展展地鋪開,像極了綠色的海洋。
小麥作為夏糧的主要品種,長勢和產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夏糧豐收情況,關系到全年“經濟托底”和糧食安全。春分前后,在平度市蓼蘭鎮的萬畝麥田里,便經常能見到來自青島民革的農業專家們的忙碌身影,他們同青島農科院的專家們一起,共同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解決春耕春管生產技術難題。
“最近氣溫比較穩定,有利于小麥返青,大家可以追施返青肥了。”民革黨員、青島市農委高級農藝師周子涵邊觀察田里小麥的長勢邊對圍在身旁的種植戶進行手把手指導,“返青期間小麥對氮肥的需求較大,但也要適量追施鉀肥和磷肥,以保證小麥的均衡生長。施肥的時候,避免肥料直接接觸小麥的根系和葉片,以免造成燒根和燒葉現象。最好能結合返青澆水進行施肥,這樣更有利于肥料的溶解和吸收。”周子涵強調。
“俺家的小麥今年種晚了,長得一直不好,老是害怕影響了產量,這回俺一定會按照民革專家的指點施好返青肥,增加畝穗數,讓麥苗由弱轉壯。”聽完專家的講解指導,小麥種植戶王秀香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王姐,等家里的苗壯起來后,還得抓緊時間除草,除草的時候要注意氣溫要在10度以下,在返青后拔節前使用除草劑,這樣可以避免出現藥害。”周子涵又仔細叮囑道。
今年春耕備耕開始以來,民革青島市委會充分發揮在“三農”領域的特色優勢,組織黨內農業專家10余人成立農業技術指導幫扶小分隊,深入平度、即墨等產糧大縣,在田間地頭為農業種植戶提供細致周到的技術指導,解決春耕春管生產技術難題。
在即墨區鰲山衛街道,當地的白廟芋頭聞名遐邇,2010年便入選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是當地村民增產增收的重要農產品。2021年初,民革青島市委會直屬煙草所支部在一次農產品調研中偶然發現,白廟芋頭的種植面積呈連年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8000余畝降到了3000畝左右。種植白廟芋頭能增加那么高的收入,鄉親們為什么不愿種了呢?帶著疑問,民革煙草所支部的農學專家們來到了白廟芋頭的主要種植地之一——馬家白廟村。
“早些年這里的芋頭畝產能達到5、6千斤,近些年產量急劇下降,一畝地也就產個1000來斤,好多還害上了軟腐病,賺不到錢大家自然就不愿種了。”
“應該是發生了土壤連作障礙,老鄉,你帶我們去地里看看吧。”經土壤取樣、實驗室檢測,民革煙草所支部的黨員們發現種植芋頭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土壤病原菌等有害物質,同時多年的連續耕種使土壤中部分營養物質嚴重缺失,直接造成了芋頭產量驟減和病害增加。
帶著檢測結果,民革煙草所支部的農業專家們主動聯系了馬家白廟村村委,免費幫助村民們進行土壤改良,經過兩年多的反復嘗試,土壤改良成果顯著。目前,實驗地塊的畝產量已恢復到3000斤左右,比原先增產1倍以上。
“馬上就要進入白廟芋頭的春種時間了,村里完成土壤修復的200多畝地會全部種上芋頭,我有信心畝產都能達到試驗標準,再堅持修復3至5年恢復到原來的5、6千斤問題不大。”談起今年白廟芋頭的春種情況,民革黨員、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煙草研究所研究員申國明信心滿滿。
據馬家白廟村村委負責人介紹,開展土壤修復后,大家看到實驗田里的芋頭產量重新上來了,紛紛加入了土壤修復行列,今年春種,選擇種植白廟芋頭的農戶又多了起來。
“多虧專家提供的土壤修復技術,讓俺村的鄉親重新種起了白廟芋頭,俺們的增產增收離不開民革組織的‘智’力支持呀!”馬家白廟村村委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