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05-06 08:34:05
原標題:如何把青年熱點變成青年工作發力點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如何把青年熱點變成青年工作發力點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奇譚》為何能吸引大量的二次元青年觀看?一線大城市年輕人的婚育觀到底是怎樣的?淄博燒烤“出圈”背后顯示了怎樣的青年人群傳播特征?日前,由遵義會議紀念館-同濟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同濟大學黨委宣傳部、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青年發展”理論研討會在同濟大學召開,就相關青年話題展開研討。
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的80多名專家參加本次研討。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專家在討論中通過接地氣的案例總結好的做法、辦法,同時反思一些效果不佳的教育方法。
“青年不僅是一種年齡的共同體,還是意義和價值的共同體。青年是所有社會力量中最活躍、最積極的群體。”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院)長廉思說,任何國家和民族要想在現代化進程中贏得先機,都必須面向未來,為青年提供支持,將青年視為最具潛力、最具創造力的戰略性力量。
要為青年服務,就要先搞清楚青年需要什么樣的服務。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張惲及其帶領的團隊專挑青年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研究。比如,孔乙己文學火了,團隊就要研究這個話題背后的青年就業現象,以及大家關注這個話題背后的現實原因和困境。針對這個話題,團隊還專門做了一個基于3000名青年的調查問卷,分析當前的青年就業心態及風險,形成專報報送給相關部門。
張惲團隊的調研結果顯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政府出臺的各類針對青年發展的新政策如何使用。為解決這些政策“最后一公里”問題,團隊梳理了上海各委辦局72個單位發布的700多條政策,專門建立“上海青年政策在線平臺”。該平臺集政策展示、查詢和智能問答于一體,可實現“有事就查、有問就答”。
張惲介紹,最近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還在關注“B站UP主群體都是什么人”“群團組織如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上發揮作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青少年研究”等熱門話題,“研究得越多,越發現自己對青年的研究還不夠。我們還是要沉下心來一步一步把熱點問題變成我們工作的發力點”。
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閆方潔教授關注的話題是“青年話語的符號學解讀”。她發現,當代青年特別喜歡表達,尤其是個性化的表達,以此展現自己的態度和情緒,并且形成帶有非常強烈的代際印象的亞文化特征的話語體系。
她認為,從研究青年的話語開始,分析一些詞匯之所以在青年中流行起來的深層次原因,再通過改變一些“青年不友好”的社會環境、政策,來影響青年群體,讓他們在更舒適的環境中成長。“實際上,每一個‘梗’背后都有其社會背景和時代特征,我們先要學會讀懂青年、讀懂背后的原因,再把自己代入到青年群體中,才能切中思想要害。”閆方潔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