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5-17 09:47:05
原標題:“紅色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紅色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以省級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項目為抓手,立足紅色基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為驅動,科學構建專業體系,夯實專業基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匯,構建“紅色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模式,打造獨具區域特色的中職學校。
傳承紅色基因,初心永遠向黨
在黨建引領下,學校大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初心永遠向黨”系列活動,傳承紅色文化。學校建立“初心洗禮室”和“燈塔書屋”,為黨員群眾開展黨建活動、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提供紅色環境。全年重大節假日開展書畫展、紅色會演、紅色演講、主題觀影、紅色研學等系列活動,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傳播氛圍。
學校教師參與編寫“紅色基因傳承叢書”,重點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充分挖掘展示本地紅色資源、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化。該書獲評2022年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優秀讀物,在聊城市區域推廣,是對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地方課程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補充。
通過嚴格的選拔和訓練,成立學校國旗護衛隊,參與市區兩級運動會、清明祭掃等各種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成為聊城市學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學校創新性開展電子商務非遺方向專業,邀請非遺傳承人進校授課,讓非遺文化“碰撞”電子商務,實現傳統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學校創辦非遺傳習室,內常設葫蘆雕刻、木版年畫、泥塑等8個板塊,重在對聊城市東昌府區的15項省級及以上非遺項目進行體驗、宣傳、推廣、教育、教學,致力于打造非遺文化傳承新課堂。學校定期通過各種文化之旅,讓學生們體驗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通過與非遺項目“零距離”接觸,切身體會非遺技藝的魅力,直觀感受非遺技藝之美,傳承非遺文化精神。學校排演的八角鼓節目《水城橋韻》在“山東省中小學生校園文化展演”活動中獲得二等獎,作品《玩轉小葫蘆,傳承大匠心》獲得2021年山東省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作品《毛筆包裝設計》獲得2022年山東省教學能力大賽三等獎。2023年,學校被評為東昌府區非遺文化傳習所;2024年,學校被評為聊城市非遺傳承教育基地。
開展國學進校園活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潤物育人,從國學智慧中感悟高質量教育理念、淬煉教育教學策略。開設茶藝課,觀茶藝、品茶香、悟茶道,在學校教職工和學生中傳播茶藝文化,透過奉茶和敬茶等禮儀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義、仁、孝精神。舉辦“龍獅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凸顯學校教育特色,在2023年山東省第十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舞龍舞獅比賽中,學校師生獲獎9項,其中一等獎6項;1名教師獲評優秀指導教師,1人被評為優秀運動員;學校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
堅持“大方向、小專業、服務區域發展”方向,開展特色化專業調整
學校創新性開展以“大方向、小專業、服務區域發展”為特色的專業優化調整行動,持續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學校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非遺電商、農作物生產技術、康復技術、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專業,覆蓋現代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多個現代化人才培養方向。
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與區域頭部企業開展“校中廠”項目,將真實生產線嵌入學校,開展項目化教學。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在校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創新實施各類新專業,開辦五年制高職專業,成功獲批山東省首批高水平中職學校,聯合高職院校舉辦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點,學校成功申報了7個五年制高職專業,架設中職生專業成長“立交橋”,充分滿足在校生就業、升學和創業的不同需求。
聊城市東昌府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構建“紅色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模式,開展學校提質培優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果。2023年,學校先后被評選為首批全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試點學校、全國數字化職業院校標桿建設學校、山東省100所高水平中職學校擬建設單位、山東省綠色學校等,獲得全國技能大賽獎項18項、省級60項、市級76項,教育教學成果省級11項、市級13項。
學校將繼續以“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為主線,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動態調整學校專業,培養具備綠色技能和數字技能、更契合新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持續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助力當地經濟發展!
(謝洪建 霍艷飛 李恒飛 孫麗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