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5-28 08:28:05
原標題:好技術種出好瓜“太平寶”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好技術種出好瓜“太平寶”
來源:農民日報
進入初夏,天氣逐漸熱了起來,西瓜因其爽脆口感、甜美多汁,廣受歡迎。眼下,一場熱鬧的西瓜比賽在山東省濟南市起步區太平街道拉開了帷幕。現場,各種品種的西瓜匯聚一堂,色澤鮮艷、果肉飽滿,切開一個就清香四溢。一個個紅瓤的“太平寶”西瓜,皮薄瓤甜、彈指即破、入口即化,個個好吃又好看,參賽者們紛紛亮出自己種的西瓜,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我們家‘太平寶’西瓜是‘吃’豆子長大的,用優質大豆蒸熟做底肥養出來的,果形圓潤、瓜香濃郁、酥脆爽口,歡迎大家來品嘗!”太平街道承啟蔬菜種植中心負責人秦翠萍向記者介紹。
經過評委組從重量、品相、甜度、口感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后,最終,來自太平街道來佛寺村瓜農秦清義種植的西瓜以88.89的總分值和15.4的糖分值,獲得了“綜合瓜王”和“最佳甜度獎”雙料冠軍。
“這種吊著長的小西瓜非常甜,瓜脆且瓜味很濃,透著一股濃濃的清香,仿佛又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秦清義老人笑著說,今年的行情很好,每斤都能賣到8~10元,一個高溫棚單季西瓜就能掙到10萬元左右。“以前,我們只種在地上長的大拱棚西瓜,都是種了多年的老品種,雖然瓜個頭大、產量高,但是收益不高。這兩年在街道的幫助下,我們村新發展了高溫大棚試驗種植的精品小西瓜,瓜型小、成熟早、口感好,瓤色晶瑩剔透,并且運輸方便,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天天來采摘的客戶不斷!”
73歲的秦清義也是剛剛嘗試種新品種小吊瓜。他說:“村里建起了設施農業,我懷著試試的心理承包了一個大棚,改種‘太平寶’禮品小吊瓜,沒想到試種第二年就拿到了瓜王。”
當地有著種植西瓜的傳統,據記載,早在300多年前,位于徒駭河南岸的太平街道就有西瓜種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太平街道被譽為魯北西瓜之鄉,九十年代中期,太平鎮開始發展大拱棚西瓜生產,并在7~10月西瓜大棚的閑置期,探索出了利用西瓜大棚棚體發展秋延遲菜的模式。
太平街道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邱紅雨告訴記者,作為國家一級水源地保護區,太平街道因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下水系主要為黃河水下滲,經地下沙層積淀過濾,水質清澈甘甜,這為太平西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當地土壤主要為紅壤土和粘沙土,土質肥沃。并且,瓜菜種植戶根據測土配方結果,施用土雜肥和有機肥,增加了棚內的土壤肥力。山東省、市有關部門對當地的氣候、溫度、光照時數、年平均降水量、土壤屬性及PH酸堿度、地下水質量及儲量等基礎指標進行了全面檢測。結果顯示,太平土壤里含有的礦物質比較多,適合西瓜種植。
近年來,太平街道廣大瓜農在繼承了祖輩種瓜技術的基礎上,把原來露天西瓜的種植經驗科學地運用到高溫棚西瓜生產中。一方面借助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示范基地,主動與各類科研院所對接合作,提高西瓜種植技術;另一方面主動向其他地區學習,聘請濰坊、壽光等地的西瓜種植人員,對當地西瓜種植戶進行業務指導,大幅度提高了種植過程的管理水平;通過葫蘆或南瓜苗嫁接、秋延遲蔬菜套種輪種等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太平特色的種植模式。
好苗種才能長出好西瓜。太平街道來佛寺村村民秦明學介紹,他們種植的西瓜苗種主要來自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示范基地,街道請來了技術員,手把手教大家種植。“只要控水控溫控肥做得好,西瓜甜度口感就一定好,因為咱的水土天然適合種瓜菜!”
現在瓜農種瓜從選種育苗到種植過程都有專家來提供技術指導,瓜農對自己的西瓜更自信了:“我們的瓜甜度更高、口感更好。”
有了精品好瓜,需要進一步向增效邁進。依托現有農業資源,太平街道打造“太平寶”果蔬品牌,瓜菜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西瓜14萬噸,成為山東省內、黃河以北最大的早春大拱棚西瓜種植基地。太平街道以“西瓜+特色規模農業”發展之路,高標準打造西瓜質效新模式。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智慧農業和品牌提升。
如今,“太平寶”高溫棚西瓜在四月中旬就能上市,同時早春大拱棚、中小拱棚和露地西瓜交替上市,上市期由四月中旬一直能延續到八月中旬。“太平寶”西瓜皮薄、脆,無須刀切,徒手就能剝開瓜皮品嘗。其瓜形規整,沙甜爽口,隨便一個瓜,測糖儀一測,糖度都在14度以上。“太平寶”西瓜憑借優質的口感和過硬的品質早已走出齊魯大地,暢銷北京、河北、河南等20多個省市,成為廣大消費者心中消夏避暑的一大美食,更是當地百姓致富的“金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