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3日訊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第10版刊文《布局未來產業 匯聚澎湃動能——山東煙臺黃渤海新區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文中稱,近來,山東煙臺黃渤海新區加速推動創新要素集聚,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持續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匯聚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以下是報道全文↓
近來,山東煙臺黃渤海新區加速推動創新要素集聚,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持續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匯聚起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黃渤海新區超前布局了一批高能級科創平臺,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
近日,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研究員喬竹輝正帶領輕質合金成型團隊開展超鋁導線研發生產,為山東魯電提供技術支持。“前期我們幫助企業攻關了鋁合金鍛造工藝,為企業帶來了大量訂單和效益。超鋁導線可以實現高壓電線的輕量化、節能化,必將助力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團隊助理研究員李波介紹。
作為山東首批啟動建設的省實驗室之一,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瞄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著力解決高端裝備材料和綠色制造方向的關鍵技術問題。“今年,總部基地與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將正式投用,我們將以服務地方重大產業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與戰略高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的全鏈條創新工作,將實驗室打造成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成為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的先進材料和綠色制造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和成果轉化基地。”喬竹輝說。
黃渤海新區還引進了包括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煙臺)、北師大煙臺分子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煙臺)智能傳感技術與系統研究院等在內的46家高端科研機構。據統計,去年一年,這46家高端科研機構累計開展技術攻關及產品研發150余項,完成人才培訓2600余人次,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題中應有之義。
新型儲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眼下,黃渤海新區正積極搶占新賽道,加速布局新型儲能產業。
正在加緊建設中的力華電源科技25GWh大圓柱儲能電池項目,是該區發展儲能產業的重磅項目。“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新上全自動儲能電池生產線,專注生產46直徑系列大圓柱電池,產品在低溫性能、能量密度、熱失控管理、循環壽命、電芯內阻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力華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黃渤海新區已集聚新型儲能產業重點企業30余家,涉及電池材料、電芯電控、系統集成、氫儲能等領域,其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4家、高新技術企業24家,新型儲能產業已初具規模。
低空經濟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未來產業。黃渤海新區在低空經濟發展上已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日前,壹通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的TR100大型垂直起降無人運輸機成功首飛,這是繼TP500大型無人運輸機首飛成功后,壹通無人機又一產品系列的成功,標志著黃渤海新區具備了大型無人機自主研制能力。
黃渤海新區快速推進TP500大型無人運輸機裝備基地,未來有望推進更多高科技、新型號無人機整機裝備基地落地。
黃渤海新區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新型儲能和半導體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
黃渤海新區在新型儲能、特色半導體、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不斷邁出新步伐,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