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06-06 20:29:06
原標題:青島科技大學:“三個有組織”共繪“青科大模式”升級版新篇章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青島科技大學:“三個有組織”共繪“青科大模式”升級版新篇章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姜申濤 青島報道
在湖北武漢的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上,青島科技大學的名字再次閃耀。邵巍教授領銜的深空探測研究團隊參與報送的“小天體探測與開發的智能柔性附著技術”,躋身于2024宇航領域的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之列。這不僅是對邵巍教授團隊的肯定,更是對青島科技大學科研實力的一次國際展示。
邵巍教授在深空探測領域耕耘二十多年,他的團隊像一群勇敢的探險者,不斷探索著宇宙的奧秘。他們的研究成果,此前曾助力“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的軟著陸。此次小天體“柔性附著”技術難題的入圍,也是為我國航天事業邁向深空再次貢獻青科大力量。
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陳克正,在走訪慰問邵巍教授團隊后,滿懷感慨地說:“邵巍教授團隊在深空探測領域默默耕耘二十余載,他們的努力和成就,是青科大的驕傲。”
青島科技大學,這所坐落于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的學府,
正以其獨特的“三個有組織”戰略,全面實施五大行動,提升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打造著“青科大模式”的升級版。
有組織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在青島科技大學,培養人才不僅是教育的使命,更是一種藝術。
“橡膠品格”育英才是青島科技大學的人才培養特色,青島科技大學也被外界贊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2024年5月,青島科技大學內的53/80R63世界最大時級輪胎
“學校的發展史,是一段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創業史,也是一段培養具有‘橡膠品格’特質人才的育人史。”校長陳克正說到。
學校將“橡膠品格”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服務需求,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完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健全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優化實踐育人機制,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改進,不斷提升。
此外,學校以山東省的“十大創新”和“十強產業”為藍圖,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新增設了合成生物學、能源化學等四新專業,這些專業如同一個個種子,播撒在學生們的心田,激發他們探索未知的熱情。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科技大學還在全省率先實施了“3+1+2+N”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改革,與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行業領域頭部企業一道聯合設計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培養任務,探索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創新機制,培育高素質、復合型的工程技術人才,2022年首期班共選拔優秀學生30名,2023年進一步擴大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規模,60名優秀學生入選。
有組織加快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
在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實驗和論文,更是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實踐。學校聚焦“卡脖子”技術,開展科研攻關。這不僅是對科研人員的一種鞭策與挑戰,更是實實在在聚焦國家和社會重大戰略需求的印證。
在青島科技大學,一個個科研團隊在實驗室里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們的目標是攻克一項項關鍵技術,學校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強大的科研平臺和資源,更通過一系列激勵機制,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潛能,讓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學校制定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的大門。學校通過股權激勵等措施,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創新成果能夠更快、更有效地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有組織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解決行業難題、引領行業進步,本就是工科高校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的題中之義。青島科技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突出特色,發揮特色學科優勢,構建面向市場、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融合機制。”
近年來,青島科技大學圍繞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主動對接山東省“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堅持“一地一案”,加強與山東各地市的合作與交流,推動校城融合發展。
2023年7月21日,青島科技大學與濟寧億聯化工有限公司簽訂間苯二酚等三個技術轉讓合作協議,合同額總計2.2億元。11月17日,青島科技大學與棗莊市舉行校地融合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大會,雙方共簽約1.1億元項目。
2023年11月,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陳克正與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文簽訂共建山東橡膠產業創新研究院框架合作協議
這兩個億元項目,是繼2022年學校簽訂山東省單筆金額最高的7.7億元校企合作項目后,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級版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建設融合創新發展中心是青科大服務和融入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戰略,是提升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有益探索。
2022年以來,青島科技大學全面實施“校地融合、校企鏈合、平臺聚合、資源整合、服務集合”五大行動,先后與濟寧、棗莊、德州等地共建融合創新發展中心。通過融合創新發展中心將地方發展需求與學校學科優勢精準對接,將教師或團隊“單打獨斗”的合作提升至校級層面合作,集約學校優勢資源,推動校地雙向賦能,構建起“中心搭臺—人才唱戲—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四元”融合創新體系,為區域經濟發展持續貢獻青科“力量”。
[ 責編:王宏澤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