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06-20 09:10:06
原標題:府檢合力繪就法治“同心圓”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府檢合力繪就法治“同心圓”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姜東良 梁平妮
□ 本報通訊員 張 欣
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人民檢察院立足職能,著力推動“行政執法+刑事司法”雙向銜接、“行政執法+行政檢察”聯動互促,努力實現依法行政與公正司法效能疊加,共同繪就精致城市法治“同心圓”。
共護安全穩定
發展是基礎,安全是底線。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令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成為危害社會安全穩定的“毒瘤”。2023年9月,威海市檢察院與威海市公安局聯合成立打擊電詐犯罪攻堅專班,統一辦案尺度,以快捕快訴擠壓犯罪空間。三個月內,電詐類案件批捕、起訴數大幅提升,審結率走在全省前列。
這是雙方落實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的成功探索,更是檢警協作共護安全穩定的生動實踐。
伴隨著社會治安持續好轉,犯罪結構發生變化,輕罪比例上升,不起訴案件增多,成為治理重點。
不起訴不等于“不處罰”,對于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案件,威海市檢察院全面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依法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意見96件,行政機關已采納并給予行政處罰44件。府檢合力消除追責盲區、打破“不刑不罰”怪圈,輕罪治理效能得到不斷釋放。
共促行業發展
2023年6月,榮成天鵝湖海域33萬株海草幼苗移植入海。該海草床將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并完成“海洋固碳”,對近海岸生態修復起到重要作用。
“這次海草種植的費用全部由一起禁漁期非法捕撈的被告人承擔,違法者真正變成修復者。我們與海洋發展、生態環保、科研院所等單位積極對接,通過充分論證海草種植的優越性和可行性,最終聯合啟動全省首個海草床公益修復項目。”榮成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伯先強介紹說。
從增殖放流、補植復綠,到海草種植、碳匯替代,多元化生態補償路徑實現了檢察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有機銜接,也匯聚起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強大合力。
不止于海洋領域,威海市檢察院不斷擴大服務高質量發展“朋友圈”,先后與相關部門建立“技術支撐+數據共享+公益保護”機制、知識產權綜合保護機制、專家咨詢機制,邀請行政機關專業人員擔任特邀檢察官助理,在全省率先建立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對22家涉案企業開展合規整改……
2023年11月,全市第一批政法數據共享清單公布,政法各部門之間“數據壁壘”進一步打通。同時,府檢數據共享也在持續賦能法律監督和政務管理。目前,威海市檢察院已在公積金、稅收等領域建立數字監督模型4個,并著力推動法律監督與資源、環保、食藥、社保醫保等領域海量數據有效銜接,以共享促共治,推動在更廣領域實現更深層次的行業治理。
共謀人民福祉
在府檢良性互動中,威海市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信息共享、法律共研、爭議共調、治理共商,有效解決了一批黨委關注、政府關切、群眾關心的法治問題,群眾法治獲得感不斷增強。
2023年春節前后,威海籍漁船船員王某東等10人因船主欠薪到市縣兩級政府上訪,轄區信訪部門邀請檢察機關參與化解。
經綜合研判,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檢察院決定以“船主住所地和船籍地在威海”為依據依法介入,妥善解決管轄爭議、證據認定、涉案財產執行等方面存在的堵點,僅用不到10天時間,將信訪案件成功導入訴訟程序,通過民事支持起訴,實質性解決訴求,幫助船員拿到了欠薪。
實踐中,個別行政訴訟案件程序已結、但訟爭未解,成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2021年年底,田某對一起土地行政登記無效案申請檢察監督,該案經一審、二審和再審均未獲支持,“案結事不了”導致田某心結難解。榮成市檢察院主動靠前溝通,找準矛盾焦點,明晰各方責任,促成鎮政府與田某重新商定征地補償方案,矛盾爭議得以徹底化解。
2021年以來,威海市檢察機關聯合行政機關大力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鎖定問題癥結,推動34起案件實現“案結事了政和”。
“今年,全國檢察機關自上而下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重點人群權益保護是重要著力點。目前,我們在保障婦女兒童、農民工等群體權益方面已經與社工、教育、婦聯等部門建立起協作機制。下一步,將充分發揮機制作用,全力為黨委、政府分憂、為重點人群解難。”威海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曹凌云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