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4-06-21 10:34:06
原標題:濟南:疾控體系改革邁出堅實步伐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濟南:疾控體系改革邁出堅實步伐
來源:健康報
山東省濟南市衛生健康委 王東 曹若明 劉芳
近年來,山東省濟南市以改出能力、改出實力、改出活力、改出成效為目標,堅持整體謀劃、開拓創新,強力推進疾控體系改革走深走實。2023年,由復旦大學衛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牽頭組建的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研究組發布《2022年度全國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在全國省會城市與計劃單列城市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系列排行榜中,濟南市綜合評分排名第四、傳染病防制評分排名第二。
聚焦系統重塑。濟南市將疾控體系建設納入“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十四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構建“高位推動、齊抓共管”疾控工作格局。市、區(縣)均成立了疾控局,全面強化疾控體系建設、傳染病防控、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重大疫情應對處置、公共衛生監督等職責;穩妥推進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整合重組,有效保證疾控和衛生監督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此外,濟南市突破體制限制,首創“市屬區管”模式,在3個功能區獨立設置疾控中心。全市所有村(居)民委員會均已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并試點在村衛生室建立公共衛生監測點,市、區(縣)、鎮(街)、村(居)四級疾控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聚焦基礎建設。濟南市投入45億元,打造市疾控中心、市應急醫療儲備保障中心、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公共衛生“六大中心”,真正做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和救治全鏈條專業機構。
全市所有疾控中心均實施遷改擴建項目,總建筑面積增長2.4倍,人均建筑面積和實驗室占比均達到國家標準。全市疾控系統共備案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75個;A類儀器設備配備率達100%,A類檢驗項目開展率超過93%,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高標準推進。
聚焦監測預警。目前,濟南市已建立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系統,縱向貫通省重大疾病監測系統,橫向聯通教育、民政、市場監管、氣象、生態環境等部門數據信息系統,匯集全市401家醫療機構、3300家藥品零售店、3375家學校、138家養老機構的傳染病防控相關監測數據。
全市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高效運行,傳染病平均報告時間縮短至2.8小時,完成審核時間縮短至0.77小時,實現62種傳染病和常見癥狀動態監測。
聚焦檢測能力。濟南市成立了公共衛生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中心,組建了專家委員會;建立覆蓋全市的致病菌識別網、艾滋病篩查實驗室、流感哨點監測網絡等,開展公共衛生專業檢測;建立了72小時內快速鑒定155種病原的技術體系。此外,市疾控中心已具備基因測序、病毒分離、培養組學技術、宏基因組學分析能力及罕見病原檢測能力。
聚焦關口前移。立足新發突發、罕見疑難傳染病的早發現、快識別,濟南市將醫療機構“吹哨”和疾控機構“偵察”無縫銜接,創新建立“齊魯醫防融合”新機制,設立齊魯新發突發感染識別實驗室,將“無法明確病原或有目標病原但治療效果不佳”作為觸發信號,建立各類傳染病診斷標準庫,設立病原識別標本送檢快速通道;一旦有觸發信號,可立即啟動傳染病病原識別、癥狀同步監測機制。2023年以來,濟南市先后首次證實國內存在康諾爾立克次體感染,報告世界第二例米氏克雷伯氏菌感染,在山東省內首次發現Q熱病原貝斯柯克氏體新基因型。上述模式在全省醫防融合創新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
聚焦平急結合。近年來,濟南市成立了醫學救援、傳染病防控、中毒、輻射、心理救援、衛生監督等6類131支衛生應急隊伍。各級疾控中心均建立了應急作業(響應)中心,成立了12支市級流調隊、79支區(縣)流調隊,儲備個人單兵應急作戰背囊、全封閉正壓A級防護服、系統快檢裝備以及車載式現場消殺設備。如遇突發情況,專業處置隊伍可在1小時內到達現場開展處置工作。
同時,濟南市還建成省、市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6家,設立市級醫療衛生物資儲備庫,實行應急物資“企業產能儲備、市級集中儲備、行業專業儲備、機構分散儲備”四級儲備模式,穩步提升重大傳染病疫情應對處置能力。
聚焦人才隊伍。濟南市持續優化疾控中心績效激勵機制,落實“一線、急難險重”崗位待遇傾斜制度;建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制度,累計遴選首席專家20名,將首席專家年薪或補貼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管理。2020年以來,濟南市各級疾控中心均按照國家、省標準完成核崗定編,總編制數增長26%,累計招引500余人,疾控專業人員總數增長近一倍,事業發展活力不斷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