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4-06-28 08:47:06
原標題:拿起“金剪刀”,吃上“技術飯”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拿起“金剪刀”,吃上“技術飯”
來源:工人日報
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南莊鎮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當地葡萄因上市早、品質好而名揚四方,南莊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早熟葡萄名鎮”。
作為建水縣“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的一員,出生于1991年的李積秀算是隊伍里年輕的老師傅。她不僅練就了一雙為葡萄修枝打杈、疏果、裝箱的巧手,還帶著姐妹們“走南闖北”,到浙江、湖南、新疆等地務工,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成為疏果能手
初中畢業后,李積秀面對未來十分茫然。
這時候,正好遇上建水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果蔬產業發展,獨特的氣候資源和優惠政策吸引了全國各地客商來建水種植葡萄,每年需要大量的務工人員。剛開始,李積秀跟著家中的父輩到葡萄基地打零工,做一些簡單的修枝、打杈工作。后來,通過長輩們的指導和專家的技術培訓,加上勤學苦練,李積秀從技術小白變成熟練的疏果能手。
虛心與好學讓李積秀對疏果逐漸駕輕就熟,一串葡萄,剪哪幾顆、留哪幾顆,能保證果實飽滿、品質優越,她能夠做到眼到哪里,剪刀就到哪里。看著經手的品種賣出了更好的價格,剛入行的她真正從疏果這份工作里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葡萄疏果這項工作,讓我覺得家鄉的廣闊土地,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勞動讓我的生活精彩起來。”
組團去務工
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積秀認識了來自浙江的葡萄種植戶,對方看上她嫻熟的疏果技術,邀請她和她的隊伍到浙江幫忙疏果。那是李積秀第一次組織自己的團隊到省外務工。“剛開始心里也沒底氣,擔心到外省疏果拿不到工錢。但幾次嘗試后,我們一天下來多的可拿到800多元工錢,少的也有300多元,不少姐妹們都很心動。”第一次順利外出讓李積秀信心倍增。此后,她們每年帶著一把剪刀走南闖北,開啟了“離土不離鄉”的疏果人生。
嘗到了甜頭的李積秀主動與各地葡萄種植大戶聯系,組織疏果隊隊員們加強技術培訓,把疏果技術發在互聯網上,在推介南莊鎮“巧媳婦”先進的疏果技術的同時,也逐步打響了“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的名氣。
多年的積累,李積秀的葡萄疏果隊因為能吃苦、技術精、信譽好,在全國各地葡萄產區攢下了良好的口碑,每到夏季用工高峰期,她們便成了全國各地相互爭搶的對象。
“全國的葡萄產地幾乎都有我們‘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的身影,不少種植戶夸贊我們就是葡萄品質的保證。”李積秀笑著說,由于建水本地葡萄比其他產區提早近1個多月成熟,如今她和疏果隊的姐妹們有了更多機會前往全國各地務工。
走上致富路
從拼體力到靠實力,建水越來越多的百姓像李積秀一樣拿起“金剪刀”,吃上“技術飯”,走上致富路。
據統計,建水縣現有“金剪刀”疏果隊300余支5000余人,每年為全縣200余家葡萄種植企業和400余家種植大戶提供勞務工人700余萬人次,帶動3萬余名各地群眾常駐建水葡萄地務工,1萬余名周邊群眾往返務工,帶來超過7億元的務工收入。
“今年疏果隊已經到過河南、安徽、山東等地務工,7月過后我們還將前往四川、湖南等地進行分揀、裝箱,確保姐妹們一年到頭都有活干。”李積秀說,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自己帶領的疏果隊隊員們在疏果期間月工資可達1.5萬元,裝箱月均工資可達5500元至6000元,一年下來每人的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金剪刀”的背后有“保姆式”的服務。近年來,建水縣在業務指導、技能培訓、關心關懷、權益保障上持續發力。建立專家工作站,主動邀請各級農業專家到村開展葡萄種植、修枝、打杈、疏果等技能培訓,開展技能培訓認證,目前已完成專業技術培訓兩萬余人,通過考核拿證的就有3000余人。同時,成立“勞務之家”,有效解決務工人員的住宿問題;開通“務工專線”,每天可往返運送5000余人次;組建法律專業調解服務隊伍,協助化解務工就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勞務糾紛等問題;嚴格要求用工大戶和企業為外出務工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一套“組合拳”下來,“金剪刀”疏果隊真正成了重要的“就業名片”和“質量認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