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30日訊 今天出版的《經濟日報》在第5版刊文《山東楊安 調味產業搶“鮮”機》。文中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山東德州樂陵市楊安鎮被譽為“中國味都”,全鎮有調味品加工企業280家,年銷售額突破260億元,復合香辛料占據全國市場份額40%以上,年快遞發單量近億單。
以下是報道全文↓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到位于魯西北小鎮——山東德州樂陵市楊安鎮,香料調味品的濃濃香氣便撲面而來。在楊安鎮調味品博物館,陳列著全鎮調味品企業生產的1200余種產品,從花椒大料、燉雞燉肉料,到方便面醬料包、火鍋底料、火腿腸調料,再到黃燜雞、瓦罐湯等定制復合調料,應有盡有。這里被譽為“中國味都”,全鎮有調味品加工企業280家,年銷售額突破260億元,復合香辛料占據全國市場份額40%以上,年快遞發單量近億單。
攥指成拳發力
上世紀70年代,樂陵人肩挑手扛販賣辣椒面白手起家,開啟了販賣調料原料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楊安鎮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調味品集散地,這個非調味品原產地的小鎮締造了“無米成炊”的神話。上世紀90年代,樂陵市調味品產業從“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優”,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的格局。樂陵市楊安鎮黨委書記孟憲軍說,經過40多年發展,楊安鎮已形成包括生產加工、冷鏈物流、運輸包裝、檢驗檢測、產品輻照殺菌等各環節的調味品全產業鏈條。
然而,調味品產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上世紀90年代,樂陵調味品呈爆發式發展,企業迅速增加,各企業產品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花椒、八角、肉桂、丁香,群山無峰,市場競爭激烈。樂陵市永興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明松直言:“你看海天、王守義主營產品只有幾個,而楊安鎮每家企業都有上百個產品,那么多產品想做出名氣肯定難。”
如何讓調味品產業破局“出圈”?樂陵市提出“全市齊打一張牌”,支持楊安鎮放大調味品產業優勢,擦亮“味都楊安”招牌,引領調味品企業轉型升級、搶占新賽道。楊安鎮從產業培育角度出發,通過與企業簽訂協議,共同打造“味都楊安”區域品牌,引領企業抱團發展。鎮上成立楊安鎮調味品集團,制定統一標識,在高鐵上冠名“味都楊安”,叫響“中國味道從楊安鎮出發”,通過“走出去”參加糖酒會、食品展,“請進來”舉辦調料大會和調味品博覽會,提升區域品牌的影響力。在品牌的樹立上,楊安鎮更看實效,不單靠講故事,更注重文化營銷,有效地搶占市場,提高業界影響力。
當200多家企業以統一的“面孔”面對市場時,“味都楊安”變得越來越有分量,企業越來越有底氣。2023年,作為業界權威的四大國際性會議的中國調料行業大會首次在樂陵舉辦;2024年楊安鎮更是把國際電商節辦在了家門口。
提升科技含量
為抓住年輕人的味蕾,楊安鎮的企業推出小炒醬、油醋汁、零脂調料汁、藥食同源調味料等產品,款款成為爆款產品。
涼皮是什么味道?在樂陵市龍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份涼皮能吃出6種味道。這主要得益于龍盛食品新研發的將6種味道融為一體的復合調味料。為研發這款新品,龍盛食品投資5000萬元,在成都、樂陵建成兩個調味品產業技術研究院。
走進山東龐大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的復合醬料經過糊化、灌裝、殺菌、包裝等工序,進入倉庫等待發運。公司總經理龐學輝說,企業針對預制菜專門推出了復合醬料,口味更加豐富,能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近幾年企業的復合醬料營收每年都大幅增長。
近年來,楊安鎮調味品產業企業著力轉型升級,當地政府的扶持也不斷加力。樂陵市調味品行業商會會長劉杰介紹,針對企業科技創新后勁不足等問題,政府聯合高校院所搭建“產學研”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檢驗檢測中心和共享實驗室;成立由國企注資、調味品企業入股、行業協會運營的調味品集團,成立調味品產業鏈聯合黨委,整合當地企業力量與國內外的原料供應商談判,增強議價權、提升競爭力。
此外,德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樂陵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食品名市示范區。據了解,樂陵市投資4.5億元建成調味品產業園一期10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引進了華百鄰、虎哥、戀味等11家調味品及調味品包裝配套企業。園區內原材料集采倉儲及物流(冷鏈)中心、預制菜食品工業園(中央智慧廚房)、小鎮會客廳全部建成后,全鎮企業可實現原料集采、資源共享,成本大幅降低。
拓寬銷售渠道
2016年左右,香料的實體銷售受到來自線上的沖擊。山東華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建洲躊躇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吃一口線上銷售這個“螃蟹”。最初,華暢味業只是簡單地將線下產品放到線上銷售,很快他們發現,產品更新更重要。“其實電商利潤并不高,主要還是走量,按照原有的線下銷售模式,成本會很高,且消費者并不認同,所以要生產新的產品。”王建洲拿出一盒燉肉料,這是華暢味業第一款專供線上的產品,也是2022年天貓同品類銷售第一名。
楊安鎮乘電商東風的味企越來越多。山東虎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轉做電商銷售,僅用兩三年時間,便做到了每日銷售上萬單。山東崔禧記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崔成凱驕傲地說:“2023年下半年,我們新研發的港式蒜香酥粉調料,到現在全網銷量已突破百萬單。”
楊安鎮郵政支局投遞員董延海整天忙得連軸轉,他2017年從事快遞業務,原來調味品也就一天三五單,如今全鎮一天最多有幾十萬單。據統計,2022年樂陵調味品電商年寄遞量達到5041萬件,成為德州市首個年寄遞量超5000萬件的單類產品。2023年,調味品快遞發單量達到了9500萬單。
孟憲軍介紹,目前,電商已成為銷售主渠道。樂陵市投資3000萬元建起縣級快遞分揀中心,將協調各企業攜手擴大海外倉建設,優化市場布局。
走進世界市場
近年來,伴隨渠道迭變和商業模式創新,調味品企業獲客難度和獲客成本不斷加大,“走出去”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新飛達(山東)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俊良表示,楊安鎮調味品潛力市場在海外,今年1月至4月,公司出口貿易額已突破2000萬元。
對于外貿出口,山東龐大食品有限公司選擇直供國外超市。這樣的海外銷售模式對食品安全把關提出更高要求。山東龐大食品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朱俊杰表示,當前,很多國家都在加強食品安全預警及問題召回機制建設,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一旦被發現有食品安全問題,就會被超市下架,這種損失非常慘重。今年,龐大食品前4個月外貿訂單持續增長,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5%左右。企業每年的出口額達4000萬元,在多個國家保持“零召回”。朱俊杰認為,產地楊安鎮的混合調味料之所以每次都能順利通過檢驗,根本原因在于堅持品質先行。
“不僅是龐大食品,今年以來,樂陵調味品企業訂單大多數都超預期,呈現穩中有增的局面。德州海關數據顯示,前4個月,樂陵調味品總出口額超6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0%。”樂陵市商務局局長靳建華介紹。
為助力企業拓展外貿訂單,樂陵市還積極搭建平臺,開展系列服務活動,為企業申請中央、省、市級外貿發展專項資金;組織調味品外貿企業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讓企業有效維護和接續一批老客戶、開拓一批新客戶。
破解眾口難調
據了解,調味品市場有嚴重的區域屬性。在華東一帶,恒順香醋是王者;但到了川渝地區,保寧醋廣受青睞;到了中部地區,山西陳醋也有自己的主場。楊安鎮又該如何“出圈”?
劉杰認為,應該細分市場,定制化投放。強化菜譜式調料、地方性風味復合調料的滲透,比如由湘菜、川菜細分出剁椒魚頭、小炒肉、香辣火鍋底料、干鍋調料等產品。同時,還應主打“健康”牌。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需求提升,調味品行業正迎來以低鈉低糖為核心理念的新消費需求。調味品企業應順應消費者需求研發出更多健康、營養的新產品。楊安鎮迎合需求,研發減鹽、零添加、健康低脂輕食調料,如“零脂低卡”油醋汁、兒童番茄醬等在各區域銷量持續增長。此外,要多渠道布局,立足便利購物需求,加快電商、社區拼團等全品類覆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調味品產業與預制菜產業關系密切。針對預制菜產業發展對調味品行業的影響,山東預制菜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趙欣認為,調味品產業是預制食品產業的重要支撐,楊安鎮應依托本地調味品產業優勢,搶抓預制菜調味料多產融合,上下游產業聯動,推進預制菜和調味品產業集聚和提質增效。
為彌補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不足,楊安鎮各企業還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不斷加快產品迭代升級。樂家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剛介紹,企業與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建立藥食同源研發中心,開發出系列新產品。
樂陵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峰表示,當前我們的調味品產業已經走到了由大到強跨越的關鍵節點,不僅要在銷售渠道上謀突破,在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產品更新、品牌塑造方面,都要“出圈出彩”。
孟憲軍介紹,現在鎮上企業爆款產品層出不窮,體量都以每年30%的幅度提升,計劃用5年的時間,把調味品產業做到600億元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