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07-27 13:38:07
原標題:中國兩項自然遺產申遺成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國兩項自然遺產申遺成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嚴冰)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當地時間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申報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順利通過評審,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15項世界自然遺產、4項文化和自然雙遺產。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于2020年正式申報世界遺產。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巴丹吉林沙漠地處阿拉善高原,屬中國西北極干旱的溫帶荒漠地區,是中國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動沙漠。該地區以連綿起伏的高大沙山和丘間眾多湖泊而聞名,展示了沙漠景觀不斷變換的地質和地貌特征。巴丹吉林沙漠的重要標志包括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相對高度達460米)、最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廣闊的鳴沙區域,以及多樣的風蝕地貌。如此獨特的景觀展現了巴丹吉林沙漠非凡的自然美學價值,展示著地球上重要、典型且持續的風沙地貌發展過程,同時也是豐富多彩的生物棲息地。
本報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嚴冰)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當地時間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上海崇明東灘等5處提名地擴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9年,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擴展的這5處提名地包括上海崇明東灘、山東東營黃河口、河北滄州南大港、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和遼寧丹東鴨綠江口。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崇明東灘等5處提名地擴展列入世界遺產,是對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遺產地的重大邊界調整。這一項目的提交和列入是候鳥遷飛區申報世界遺產的杰出范例。
據了解,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間帶濕地,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候鳥的重要棲身地。這條遷徙通道由西伯利亞—阿拉斯加經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縱貫22個國家,是全球鳥類多樣性最豐富、瀕危物種比例最高的遷飛通道,為數千萬只水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