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8-04 14:20:08
原標題:“這件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這件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來源:中國教育報
■守護育幼底線 成就美好童年·特別報道
近日,山東省寧陽縣城區的城開林溪郡居住區配套幼兒園順利移交給縣教育部門,這是寧陽縣確保為居民提供優質學前教育服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陽縣委、縣政府將辦好百姓家門口的幼兒園作為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民生事業來抓,堅持政府主導,多措發力,破解了社區群眾就近入園的難題。截至目前,全縣30多個新建社區中,20個社區擁有配套建設的幼兒園。
“寧陽縣在新建社區、居民小區幼兒園配套建設過程中,規劃、建設、教育、房管等部門協調配合,教育部門在規劃指導、建設監督、移交接管等方面全過程參與管理,并在規劃、移交等環節有‘一票否決權’,從而有效破解了‘應規不規、規而不建、建而不交’等難題。”寧陽縣委教育工委委員,縣教體局黨組成員、縣教育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顏京鋒一語道出個中原因。
把好源頭關,破解“應規不規”難題,確保規劃到位
“在新建居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方面,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首先征求教育部門的意見,須經教育部門審定,符合教育設施規劃要求,由教育部門出具公函后,建設方才可以辦理規劃許可等手續。”寧陽縣教體局學前教育科科長楊冬梅說。
這一制度確保了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把好源頭關,破解了“應規不規”難題。
在實施城鎮居住區和農村社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中,寧陽縣按照小區達到3000人設置一所6個班以上規模幼兒園的標準進行規劃,達不到居住人口規模的新建居住區,由政府統籌協調建設,解決就近入園問題。
與以往不同的是,規劃部門在審查開發企業申報規劃設計方案時,首先征求縣教體局對配套教育設施的審定意見,對沒有設計配套幼兒園或設計配套幼兒園達不到標準的項目,教體局有權責令其修改規劃,直至達標,否則不予通過。
“我是從農村進城買房居住的,兩個孫女在家門口就能上這么好的幼兒園,這件事辦到了俺老百姓的心坎上!”孫先生說。孫先生所入住的中達尚城小區,是寧陽縣最大的一個新建小區,人口近萬,幼兒園設計規模為9個班,移交教體局后,啟用即達到省級示范園標準。
針對新建規模較小的居住區配套園建設,寧陽縣政府主動作為,東關社區、連橋社區等小區建成后,縣政府規劃將縣實驗小學搬遷,投資2500萬元,整建制改建成寧陽縣第二實驗幼兒園,較好地解決了社區居民子女入園難題。
此外,在實施農村新型社區和新農村幼兒園配套規劃建設方面,寧陽縣充分利用農村定點中小學的網點優勢,構建起全覆蓋的縣、鄉、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按照“服務半徑1.5公里,覆蓋人口3000—5000人”的原則,3000人以上的社區建設1所3個班以上規模達到基本辦園標準的幼兒園,為配建百姓家門口的幼兒園起到了前置約束作用。
監督好建設關,破解“規而不建”難題,確保配建到位
近幾年,寧陽縣商品房市場出現了低迷現象,由于市場需求小、資金鏈萎縮等原因,有的開發商開發建設甚至難以維系,致使他們產生一期拖二期的想法,甚至不按規劃建設配套幼兒園。
為使幼兒園規劃建設落到實處,寧陽縣健全完善了管理機制,與建設單位簽訂建設責任書,并實行月調度制度,明確建設進度、質量等約束條件。針對“規而不建”以及建設不規范等問題,縣住建、教育、規劃等部門聯合辦公,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檢查方式,督促建設方按規劃要求規范施工。
記者了解到,寧陽縣某小區建設分兩期進行,規劃建設配套幼兒園一所,由于開發初期適逢房產低迷期,多部門聯合辦公協商,同意了開發商二期建設配套園的意見,但該小區二期工程交由另一開發商接管,縣教體局與建設部門現場檢查時發現,該項目未按規劃建設配套幼兒園。
發現問題后,寧陽縣多部門立即啟動聯合辦公機制,多次上門開展工作,講清政策,無果。建設完成后,建設、規劃、教育、房管等部門對其建設項目不予驗收及辦理其他所有完工事項,最后開發商只得把原計劃用于門頭房的房產改建為幼兒園移交。
“如果開發商不服從規劃建設,情節嚴重的我們還可以按照相關政策法規對其建設資質等方面給予處罰。”寧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設工程規劃管理科王付春說。
協調好移交關,破解“建而不交”難題,確保移交到位
為讓社區業主子女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小區配套園能否無償移交教育部門使用,成為辦園性質的關鍵。雖然對政策了解,但仍有部分開發商抱有僥幸心理,不情愿將投入幾千萬元的幼兒園無償移交給教育部門。
針對這種情況,寧陽縣超前謀劃,做實做細工作。一是政策引領。與建設單位積極宣傳上級有關社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的政策,讓政策成為建設單位主動移交的引擎。二是典型示范。讓縣屬企業房地產開發項目帶頭示范引領。三是耐心說服。從小區業主子女受教育權益出發,從社區發展愿景出發,與建設單位積極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盡力使建設單位轉變思想,促成順利移交。目前,“無償移交”已經變成建設單位的行動自覺。5年來,先后有16處社區配套園主動移交給教育部門。
“嘉禾園小區幼兒園規劃得明白,建設得敞亮,移交得痛快,幼兒園高水平運行。”王付春表示,該小區在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等過程和工作環節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雖然我們投資大了些,但小區配套園也是我們初期預售的賣點,房子銷售非常搶手,多方受益,何樂而不為。”嘉禾園建設項目負責人李瑞說。
“辦好家門口的幼兒園,解決好‘就近入園’難題,是老百姓對‘幼有優育’的美好期盼。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大配套園建設,提前規劃好接續保教設施投入和師資來源渠道,保障幼兒園達到辦園標準,盡快投入使用。”寧陽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賈德果說。
從“一位難求”到“家門口的放心園”,守護的是育幼底線,受益的是人民群眾,成就的是幼兒美好童年。寧陽縣居住區配套園建設,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小學前”托起了“大民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