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5-09-02 08:31:09
原標題:開海啦!青島3300余艘漁船出發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開海啦!青島3300余艘漁船出發
來源:青島晚報
9月1日中午12時,隨著伏季休漁期結束,黃渤海迎來秋季開海,我市3300多艘漁船鳴笛起航,駛向黃海海域,開啟新一輪捕撈作業。為確保安全生產,青島市開展四級聯合巡航護漁行動,17艘執法船艇布控重點海域為漁船護航。岸上,智慧漁港系統依托北斗、AI識別和大數據,對2000余艘漁船實現全天候動態監測,推動傳統漁業向“智慧海洋”時代邁進。
開海
3300多艘漁船出發
9月1日上午,西海岸新區魯海豐碼頭幾十艘鐵皮漁船整裝待發。一筐筐白菜、土豆、大蔥和一提提礦泉水已經備好,船老大說:“安全設備已經檢查好,冰塊已經上船,就等開海啦!”
12時,西海岸新區千艘漁船鳴笛出港,駛向大海。每位船老大心里都有一張漁獲地圖,爭搶著出港,為的是率先到達“老地方”,占好位置下網。現在多數漁船上都安裝了探魚器,但魚是順著洋流游動,船老大要會看探魚器,要知道“流”在哪里,才能捕到魚。
據了解,魯海豐碼頭的漁船多數為雙拖網船,即兩條船拖一張網在海中作業。這要求船只馬力大,跑得快,能攆上魚群。每條船上有約10名工人,一網多的時候能捕撈上萬斤漁獲。他們當中有的一次出海要在海上連續作業10天左右才能返程,期間捕撈上來的漁獲,由專門的運魚船接駁上岸,他們的補給也由運魚船提供。
島城企業也參與到開海的熱鬧中,將在地文化與產品、服務相結合。位于嶗山前海一線的海信安納服務團隊,早早等候在碼頭,為業主收購青島開海的“頭茬”海鮮。剛下船的海味,讓企業與業主之間,充滿了人情味兒。“我們在嶗山前海做社區十多年了,業主們特別喜歡到南姜或者沙子口碼頭買海鮮,今年開海,我們直接來收新鮮下船的魚鮮,給業主們送過去。”海信安納服務團隊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從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獲悉,9月1日12時起,我市3300余艘漁船陸續從各個漁港碼頭起航,開啟新的漁季。
護漁
聯合巡航保障安全生產
根據山東省2025年秋季“護漁·護航”專項行動部署要求,青島市海洋發展局聯合多部門組成國家、省、市、區(市)四級執法力量,共計17艘執法船艇,組成4個巡航編隊,分別布控在青島膠州灣至前海主航道海域、靈山灣至董家口海域、嶗山灣至橫門灣等商漁船密集通航區,開展開護漁聯合執法巡航行動,全力以赴保障轄區開漁生產安全。
開漁前,我市利用休漁期舉辦了5期漁業安全分眾培訓,覆蓋漁船船員、漁企員工、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等2萬余人次,針對不同崗位開展精準化教育,筑牢安全生產的思想防線。對漁船、漁港、船員、漁企和海洋牧場開展全覆蓋檢查,確保“不安全不出海、不安全不生產”。開漁后,相關部門將持續強化海上生產秩序監管,全力維護漁業生產秩序。
創新
智慧漁港系統動態監測
記者從青島勵圖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了解到,智慧漁港系統通過構建“空、天、地、海”立體化監測網絡,利用北斗衛星定位、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雷達探測以及高清視頻監控等技術,實時采集漁船位置、航速、載員等數據。其搭載的“海納千帆”漁港大模型頗具特色,能在夜間或大霧等復雜環境下實現95%以上的船牌識別率,并對漁船越界、潛在碰撞等風險進行精準識別和預警,有效改變傳統依賴人工巡查的模式。
2024年,智慧漁港系統在西海岸新區投入使用。61路高點監控全部覆蓋300公里海岸線,實現了對轄區內2000多艘漁船的100%動態監測。基于重點港口智能監控設備的精細化布設,大幅提升港口人、車、船進出管控效率。同時,智慧漁港系統搭建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漁民通過手機APP漁船轉港、船檢過戶等業務辦理時間縮短70%。智慧漁港系統整合氣象數據、海洋環境信息與漁船狀態,構建風險評估模型,提前預測大風浪、赤潮等災害,并通過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向漁民和監管部門發布預警,實現了從“事后補救”到“事前阻斷”的轉變。智慧漁港系統整合了海鮮交易門戶與溯源系統。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詢漁獲的捕撈時間、運輸路徑等信息,實現了“從海洋到餐桌”的全透明追溯,推動傳統漁業向“智慧海洋”時代邁進。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陳小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