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9-21 13:48:09
原標題:濟南:將民生落在生活點滴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將民生落在生活點滴
來源:濟南日報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增進民生福祉,也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在濟南,市民的幸福指數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有了就業見習崗位,城鄉公益性崗位讓就業困難群體得到保障;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和普惠托育服務發展讓“一老一小”更加幸福;保障性租賃住房、安置房讓市民安居……
就業、養老、教育、醫療……一件件民生“小事”撐起了一個個家庭的生活“大事”,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共同繪就美好生活新圖景。城市的為民底色也在這些點滴之中落得更加濃郁。
安居樂業,美好生活有著落
就業是民生的頭等大事,一頭連著百姓生計,一頭連著經濟發展。
作為制造業大市、用工大市、就業大市,近幾年濟南城鎮新增就業每年保持在17萬人以上。具體到2024年,濟南多措并舉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1.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7798人,為2.31萬名高校畢業生發放就業社保等補貼1.1億元,為8.5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3億元。
當前,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就業工作既面臨傳統行業崗位縮減的挑戰,又迎來新業態、新職業蓬勃發展的機遇。在這一背景下,濟南積極構建就業優先政策體系,通過制度創新和服務升級打通就業堵點,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搭建更高效的對接平臺。
比如,聚焦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登記失業人員等群體,濟南建立常態化對接企業用工、重點群體、培訓機構、市場資源的“四個對接”精準服務機制,依托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展“敲門式”服務,摸排建立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和重點群體就業需求清單,促進人崗精準匹配。
今年,濟南將開發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見習崗位1.5萬個以上,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1.53萬個,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000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樂業更要安居。
在濟南,多層次住房保障實現全覆蓋。
城鎮戶籍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符合條件的可申請公租房實物保障,按照收入標準享受租金減免優惠;中低收入家庭通過市場租房的,可申請租賃住房補貼。
新市民、青年人和來濟務工人員,可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金的90%。
在濟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租房的,則可申請每月500-1500元的租賃住房補貼。
高層次人才在濟購房的,可申請購房補貼。其中,A類人才一事一議;D類及以上人才最高可領取40萬-100萬元;全日制碩士10萬元、博士15萬元。
人民安居樂業,城市發展也就更有底氣。
兜牢底線,美好生活有溫度
伴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服務保障對于逐年增加的老年群體來說特別重要,尤其對于失能老人更是剛性需求。
2025年濟南市民生實事項目的第一項就是“加強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具體包括,完成老年人認知癥篩查10萬人次,新增社區認知癥篩查康復服務點10個。新增認知癥專業照護機構1家,在養老服務機構增設認知癥照護專區20處,增加照護床位800張,打造認知癥社區篩查、專業機構照護全鏈條服務模式。
此外,濟南今年還提出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20處,打造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20家,選取26個社區設立社區老年用品、康復輔助器具展示和配置服務(租賃)站點,在30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設置“養老服務顧問”,為老年人提供長短期托養、助餐助醫、輔助器具租賃等社區服務。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關乎民生、連接民心。
去年,濟南新增備案托育機構70家,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歷下區、濟南高新區獲評全省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今年,濟南將抓實國家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建設普惠托育服務機構300所;優化兒科服務,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0.87人、床位2.5張。
不僅如此,加快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平陰縣、商河縣基本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完成1398個村衛生室改造提升;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0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3%……
一系列醫療、教育項目的落地實施讓市民美好生活更貼心、更溫暖。
宜居舒適,美好生活有品質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如今的濟南,藍天白云、水清岸綠、泉水叮咚已成常態。
“天藍”的底色更加鮮亮,去年全市PM2.5濃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0天。“水清”的成效穩中有進,全市16處城鎮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0%達標,水環境質量指數連續3年全省第一,小清河(濟南段)水質改善工作獲評全省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土凈”的底線持續守牢,去年完成212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審,加大14個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力度,完成201個行政村環境整治。
良好的生態讓城市生活品質節節攀升。
去年,濟南新建各類公園54處、古樹保護園50處,開放共享綠地130處,建成共建花園55處,新建各類綠道116公里。實施老舊小區綠化提升100處,完成立體綠化1萬延長米,建設小微景觀(花境)500組。
在此基礎上,濟南今年還將新建各類公園30處、古樹保護園30處,建設提升綠道50公里,建設公園景區萬米智慧健身步道,開放共享綠地100處。建設共建花園50處、創意微景觀100處。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已成為市民群眾的幸福常態。
與其他城市不同,濟南人的幸福指數還有一項“泉”指標,泉水水位的高低總能牽動眾人的心。
不久前,趵突泉以“水涌若輪”之姿,迎來2003年9月6日復涌后持續噴涌22周年,這也創造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趵突泉持續噴涌時間的新紀錄。
在泉城,泉水的持續噴涌正是一個生活品質與內涵的符號。
城市里的美好生活,是民心所向,更是幸福所在。濟南把“民生”二字落到市民幸福生活的細節處,用情用力增進民生福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自然更安心也更舒心。(濟南日報·愛濟南記者 盧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