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指導,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威海市委網信辦、威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高質量發展中國行——冠軍制造 工賦山東”網評引導活動啟動儀式在威海舉行。來自中央重點網絡新聞媒體、省主要網絡新聞媒體的記者以及網絡文明伙伴、正能量網絡名人、網評員代表等,走進威海、濰坊、濱州、濟南,深入挖掘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1日訊 在濱州市博興縣的一家廚具企業車間內,工人們正專注地打磨每一件零部件,從材料甄選到工藝精控,每一步都嚴格把關。這些從這里發出的商用廚具,正服務于全國各地的高校食堂、航天配餐等多樣化的出餐場景,成為保障日常餐飲的重要支撐。
作為全國最大的不銹鋼商用廚具生產基地,博興縣商用廚具產業集群已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這里聚集了2800余家廚具生產及配套企業,年產廚具2000余萬臺(套),總產值超過350億元,市場份額占全國的40%以上。
產業集聚:從“單打獨斗”到“集群作戰”
博興廚具產業實現了從分散發展到集聚創新的跨越。當地先后規劃建設了中國廚都現代物流園、中一廚具電商物流園等園區載體,建成標準化廠房35萬平方米,形成覆蓋30多個系列、400多個品種、上千種規格的完整產業鏈。
產業升級離不開創新支撐。目前,博興縣已打造市級以上創新載體平臺21個,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專精特新”“瞪羚”企業27家。規上廚具企業全部建立研發機構,研發投入達1.1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5.1%。
智能轉型:傳統制造的“數字蝶變”
走進山東金佰特商用廚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一批智能灶具。這些產品將通過手機APP實現故障檢測和遠程遙控,成為“互聯網+廚具”的典型代表。
“我們剛處理了后臺信息的一個異常,幸虧有后臺的提醒,我們及時處理,消除了設備隱患。”當地某職工食堂負責人曹超表示。智能廚房設備大大提高了出餐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改善了后廚工作環境,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博興廚具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商用智能廚房設備產業大腦入選全省產業大腦名單,全市首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正式投運,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走向世界:從“博興制造”到“中國智造”
山東金佰特商用廚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殷文開介紹說:“我們的生產規模在國內是比較大的,年產值在30萬臺套左右,銷售額在10億元左右,產品遠銷海內外,包括出口到中東、歐美、非洲、拉美等一系列國家。像國內的話從連鎖餐飲到企事業單位食堂,只要有人吃飯的地方,就有我們智慧廚房的存在。”
博興縣積極推行“重點產業+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先后建成公共海外倉8處,擁有進出口實績的廚具企業近70家,全年出口整體高端廚具30萬臺(套)。2013年,金佰特公司收購擁有70多年制造歷史的意大利coven公司,借助其品牌、渠道和研發優勢,產品暢銷歐洲市場。
山東基因:實干精神塑造制造品質
“金佰特的發展離不開這片土地的滋養。”企業代表表示。山東人骨子里“重信守諾、務實肯干、追求極致”的實干精神是最核心的內生動力,同時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的精準培育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外部環境。這種“山東基因”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重信守諾、厚道實干”的品格底色;二是“專精特新”政策與山東制造業土壤的深度融合;三是“敢闖敢試”的開放魄力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結合。
目前,博興縣全產業鏈培育形成了“中國智慧廚都”區域品牌,累計孵化省知名品牌、優質品牌18個;主導或參與制定各類標準35項,打造企業標準“領跑者”產品認證3件;擁有專利580余項,28家企業獲準使用采用國際標準標志。投資9.1億元建成的中國廚都國際會展中心,正推動“會展+兩端集成”新業態發展,加速生產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中國(博興)國際廚具節已成為國內廚具行業“三大知名盛會”之一,為廚具產業發展搭建了高端交流平臺。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智造”,從濱州博興到全球市場,這片土地上的廚具產業正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成為山東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