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村大眾報
2025-09-17 16:30:09
原標題:濰坊:片區建設正在重塑鄉村
來源:農村大眾報
原標題:濰坊:片區建設正在重塑鄉村
來源:農村大眾報
策劃:孫 磊 牛遠飛
撰稿:任治安 陳同義
張 璇 石維群
“桑麻冠東方,一熟天下賤”,是大文豪蘇軾對濰坊這塊風水寶地的禮贊。桑麻特指植桑飼蠶與種麻取纖的生產組合。
這評價,確有淵源。
早在5000多年前,鹽宗夙沙氏就在這里“煮海為鹽”;1500多年前,濰坊人賈思勰著“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齊民要術》…… 幾千年來,重農和創新基因在這里生生不息。
如今,濰坊已成為享譽全國的糧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以及種子庫和農機城,贏得了“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的美譽。濰坊還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首個以農業開放發展為特色的綜合試驗區。據2024年濰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358.7億元,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創造了不少農村改革發展經驗,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就出自諸城、濰坊,形成了“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
在拓展創新“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新征程中,如何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如何協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如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解決好單個村莊力量薄弱、功能不全的問題?如何推進鄉村由“一域興”到“全域興”?這些都成為濰坊必須要回答的新時代課題。
近年來,濰坊把鄉村振興片區建設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抓手,深入實施“雙百雙千”(“百區示范、百園提升、千企引領、千村共富”)工程,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突出黨建聯建、資源整合、產業融合、人才聚合,培強產業帶動力、塑強示范引領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共同體,以村和片區為基本單元,堅持“空間體系、產業體系、治理體系、生態體系、組織體系”一體推進、梯次建設,推動片區建設擴面提質,逐步實現“一村到一片”“小片變大片”,讓新時代和美鄉村有顏、有值、有內涵。
黨建引領
產業興村
黨的領導是“三農”工作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濰坊在鄉村振興片區建設中,注重發揮黨建的凝聚力、號召力,強根基、固堡壘,以黨組織聯建,引領發展聯片,形成具有片區特色的黨建品牌。
處暑節氣過后,秋意漸濃,在諸城市劉墉古板栗生態園內,早熟品種“處暑紅”率先上市,農戶剝好的鮮栗仁一斤可賣到80元。
劉墉古板栗生態園位于諸城市昌城鎮,因清代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家族在此植栗而得名。據考證,該園始建于明朝末年,清代劉墉家族在此大規模植栗固土防洪,形成數千畝規模。至清代中期,劉氏家族在此營造宅邸并發展出完整的板栗種植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種植面積曾擴展至1.8萬畝。
“目前,園區總占地約1萬余畝,覆蓋濰東、蘆河等5個村莊,核心區約3100畝,現存明清古樹3500余棵,百年以上古樹總數超過6000棵。其中‘祖孫樹’樹齡逾400年,胸徑達1.8米,樹冠投影面積超300平方米。”昌城鎮黨委宣傳委員管長江介紹,得益于濰河沖積平原的沙質土壤和充沛水源,園內現保存300余個板栗品種,年產板栗達3600噸。2023年,山東諸城古板栗栽培系統入選山東省第二批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名單。
從劉墉古板栗生態園往南約4公里,就是著名的得利斯村(原名西老莊村)。該村共有680戶、2969人。其中,黨員75名,土地總面積3718畝。該村2019年入選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和“首批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2020年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和“濰坊市2A級旅游景區村莊”,2025年5月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西老莊,由原西老莊一村、二村、三村合并而成。該村于1984年建立了昌城鎮第一家村辦企業西老莊面粉廠。1986年,經西老莊村黨支部、黨員大會研究,村里決定利用面粉廠下腳料發展生豬養殖,組建了屠宰廠和冷藏廠,同時成立黨小組,11名黨員成為日后得利斯集團創立發展的核心團隊。1987年,西老莊村成立企業黨支部,“黨建引領 村企共建”雛形初顯。1988年,西老莊冷藏廠籌集127萬元,從國外引進低溫肉制品加工設備,于1989年研發出我國第一款低溫肉制品圓火腿,并注冊“得利斯”商標,得利斯與西老莊蜚聲全國。1996年12月,西老莊一村、二村、三村合并,更名為得利斯村。1999年“得利斯”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0年得利斯集團被認定為首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多年來,得利斯村堅持“黨建引領 村企融合”的發展路徑,構建起“鄉村賦能企業、企業反哺鄉村”的長效雙贏發展格局,成為黨建引領有力、村企融合深入、治理效能顯著、群眾生活富足的模范村。2025年4月,得利斯集團-諸城市昌城鎮10萬噸/年肉制品深加工項目被全國工商聯、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領導小組評選為首批“萬企興萬村”行動優秀案例。
作為破土于西老莊、扎根于得利斯村的企業,得利斯集團始終優先從得利斯村及周邊村莊招聘工人、選拔人才,累計帶動2000多名村民就地轉為產業工人,其中350多人成為企業中層及以上骨干。40多年來,得利斯村先后培育出25名規模以上食品企業負責人,間接創造產值達100億元。
今年以來,諸城市昌城鎮依托“食興栗鄉·產融昌城”鄉村振興片區建設,以產業為紐帶,連片發展昌城鎮中部的9個村莊。片區土地總面積16848畝,共2569戶、10302人。2024年村集體總收入530.87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萬元。片區以得利斯村、蘆河村為核心,輻射帶動濰東、咸家河岔等7個村莊,聚焦板栗特色種植、健康食品加工產業,通過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加快構建多元融合的產業體系。
昌城鎮有600多農戶種植板栗。為幫助“小農戶”對接“大市場”,該鎮圍繞唱好“股份合作三步曲”,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新模式,實現了農戶與集體的雙增收。
蘆河村位于昌城鎮駐地以北4公里處,緊鄰013縣道,坐落在萬畝板栗園東南角,是省級和美鄉村。全村共有460戶、1850人,其中黨員64名。村里3200畝土地中,耕地2500畝,種板栗達2000余畝。村里成立諸城市蘆河村板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27戶村民以土地入股,占股65.92%;村集體以集體土地、農用設施等資產入股,占股24.77%;理事會成員以現金入股,占股9.31%。合作社年可收益6.46萬元,每年可帶動村集體實現收入14.2萬元,農戶每畝地實現固定收益+分紅共約1300元。
片區集聚板栗、糧食、蔬菜種植,健康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重點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多元支撐的產業結構。片區聚集了得利斯集團、仙潤食品等健康食品相關企業2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安前謇酢背蔀閲业乩順酥井a品。2023年,昌城鎮轄內板栗加工企業“來吉栗”品牌產品獲山東省旅游商品大賽金獎。2024年,片區內健康食品相關規上企業實現產值約62億元。
昌城鎮黨委書記王麗云介紹:“我們整合9個網格黨支部、3個兩新黨組織,成立鄉村振興片區黨委,推動組織聯建、產業聯育、實事聯辦、治理聯動,目前片區內已實現和美鄉村全覆蓋,其中省級和美鄉村2個,形成了齊頭并進、抱團發展的良好格局。”
分類施策
梯次推進
濰坊市委常委、副市長呂珊珊介紹,濰坊是農業大市,在打造片區方面有基礎、有優勢、有條件。濰坊堅持全局著眼、微觀入手,因地制宜,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全市遴選確定200個組織建設強、產業基礎好、自然稟賦優的核心村,目前已創建154個片區。其中,省級片區16個(9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片區、7個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市級片區21個,覆蓋村莊1276個。
濰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片區建設,專門召開全市鄉村振興片區建設再動員再部署會議,圍繞“在哪建”“怎么建”“建什么”,對片區建設的思路舉措進行再總結梳理、再深化提升,系統謀劃了“十步工作法”,從機制上再完善、責任上再壓實、舉措上再強化,加力推動片區建設擴面提質。
第一步就是科學規劃,繪就片區發展“一張圖”。通過全面摸排村莊資源稟賦、產業現狀、組織建設、人文風俗等基本情況,按照“區域相鄰、功能相近、產業相連、配套相通”原則,確定片區的位置、范圍、大小,并明確核心村、骨干村,形成片區建設具體方案。
濰坊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煜介紹,今年,按照覆蓋80%村莊的比例,濰坊新規劃布局片區500個,輻射帶動村莊5200余個,構建起南部“兩山”轉化、東部濰美田園、西部彌水興農、北部陸海統籌、中部城鄉融合“五大組團”全域發展格局。
昌樂縣將全縣片區劃分為A、B、C三類,對A類片區全面提升,達到省級片區標準;對B類片區逐步提升,達到市級片區標準;對C類片區加強指導幫扶,提升建設水平。
諸城市堅持分級分類、重點發力、梯次建設、協同發展,根據各鎮街區發展的資源、產業以及區位優勢,謀劃東部“茗藥果香”(百尺河、辛興、林家村、桃園)、西部“紅色龍鄉”(龍都、枳溝)、南部“山水新景”(南湖、皇華、桃林)、北部“倉稟牧歌”(賈悅、石橋子、相州、昌城)、中部“城鄉農韻”(密州、高新園、濱河、舜王)五幅鄉村振興圖。2025年各鎮街區要確定至少1個重點突破片區(原則上每個片區有1-2個核心村),其中南湖“東坡遺韻·常山綠谷”、桃園“茶果飄香·生態桃園”等2個已建省級片區要按照省鄉村振興片區建設導引持續提升打造;龍都、昌城、桃林、林家村、皇華等6個鎮街區要按照濰坊市鄉村振興片區建設導引進行打造;力求年底前全市形成“5+6+6”的省、市、縣三級片區梯次推進、整體提升的良好格局。
安丘“汶水耘廊·寰宇農港”鄉村振興片區位于凌河街道中部汶河南岸,總面積11.5平方公里,有石家莊、前儒林、大路村7個村、1908戶、7336人,其中石家莊村和前儒林村是省級和美鄉村,大路村是省級文明村。片區內有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片區從2023年開始謀劃建設,圍繞爭創省級鄉村振興片區,突出開放農業主題,加快五個農業發展,全力打造開放農業的引領區、融合發展的示范區、生態農場的集聚區、鄉村共富的樣板區。借力安丘生態農場十條扶持政策,片區通過黨支部領辦、村企聯建、大學生返鄉創業等方式,發展生態農場25家,帶動紅芽姜種植3200畝、生態大姜2500畝、大蔥1000畝,設施農業占比達到80%。
同時,積極探索“小散田”變“設施田”,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訂單農業等模式,整合各村土地資源,發展規?;?、生態化、高端化種植,推動戶均增收5萬元、村均集體增收20萬元,實現了多方共贏、全域共富。
在劉煜看來,鄉村振興片區建設不是一項短期性、突擊性任務,而是要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把握好“時效度”,對片區分好類、排好隊,逐個列出時間點、施工圖、進度表,讓條件好的、條件差的都有明確的建設規劃和推進措施。同時,對已有片區,也要持續推進、久久為功,樹立“經營片區”的理念,不斷提升“產、村、人”的承載能力,完善市場化、專業化運營管護機制,推動片區健康可持續發展。
“片區建設能有效拓寬發展空間。在推進過程中,我們更加注重推動黨建聯合、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和人才聚合。摸清每個村莊的資源、產業、黨組織等基本情況,找出有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的骨干村、核心村,再確定輻射帶動村,合理規劃片區的位置范圍,宜大則大、宜小則小,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梯次打造,最終實現連片發展。”劉煜告訴記者。
既有“產值”
又有“顏值”
鄉村富民產業是片區建設的基礎支撐,是片區實現自我造血、良性發展的主要動力。片區產業振興就是讓片區要先有“里子”,有“產值”。
結合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優勢載體,濰坊各縣市區大力發展片區主導產業,培育共富公司、共富工坊等新型主體,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融合發展,不斷增強片區的自我造血和聯農共富功能。
一是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圍繞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產業園區等融合載體做文章,吸引周邊村莊“入圈”“進群”。如壽光“彌水明珠·蝶變洛城”片區內,寨里村等村莊都是大棚蔬菜種植專業村,圍繞蔬菜這一主導產業,片區引入各類現代技術裝備和資源要素,開展育種育苗、精深加工、電商銷售,蔬菜產業總產值達到9.35億元,畝均收益超過7萬元。青州“彌水花韻·風情桐峪”片區著力打造花卉種植、加工、銷售、旅游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栽花基地。片區內鑫和蘭谷蝴蝶蘭產業園采用“片區+產業+村莊”的發展模式,與周邊村莊搭建起利益共同體,項目全部運營后,可年產高品質蝴蝶蘭3000萬株,出口鮮切花600萬枝。
二是加快培育新興業態。針對片區內的山水林湖等資源條件,做好資源整合,跳出農業抓農業,求新求變求突破,打造了一批以新產業、新業態為核心的片區。如昌邑“紅色記憶·赤誠龍鄉”片區,整合片區8個村的紅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文旅產業,高質量打造出半徑3公里紅色教育集聚區,形成“游在馬渠、樂在齊西、吃在牛街、住在龍東、學在岱邱”的組團發展模式,每年可吸引游客30萬人次,實現文旅收入1000萬元。
三是著力打造區域品牌。整合片區內特色農產品品牌,改變傳統品牌“散、亂、小”“單打獨斗”的局面,集中聯名打造公共品牌,把片區農產品質量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提升產品市場知名度和片區影響力。如昌樂“火山古韻·品質八鮮”片區,確定“黃金籽”西紅柿、火山小米、火山南瓜等8類特色火山農產品,組織片區內合作社簽訂品牌聯建聯享協議,進行培育提升、重點推介,推出“火山農八鮮”全國首個火山農業區域公用品牌。
濰坊市農業農村局鄉村建設促進科科長孫曉輝告訴記者,鄉村振興片區建設,既要有“里子”,也要有“面子”,既要有“產值”,又要有“顏值”。
在片區建設過程中,濰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注重持續提升片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打造一批凈美庭院、秀美街巷、和美鄉村,堅持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相促相融,實現了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美麗經濟反哺美麗生態。
如臨朐“八岐山下·隱士山里”片區,以隱士村為核心村,整合周邊5個村的“生態、健康、研學、休閑”四大資源,成立共富公司,布局山柿產業基地等20多個特色項目,建設各類主題民宿33處、農家樂80多家,成為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中的休閑農業融創片區,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年營業收入3500萬元。
濰坊各縣市區以人居環境改善為突破口,以核心村為節點、骨干道路為網絡,系統推進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效提升農民生活品質。
如濰城“上農智田·于河印象”片區,按照“城鄉融合、連片建設、組團發展”的思路,一體化提升片區基礎設施條件,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打造了2個全國文明村、3個市級以上和美鄉村,繪就了一幅“宜居宜業宜游、有顏有質有范”的近郊鄉村振興畫卷。
濰坊還抓好村史館、圖書館、文化廣場、文化小景、民居文化墻建設,塑造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和美鄉風;結合片區歷史風俗、文化底蘊,厚植片區發展的文化軟實力。
如青州“齊風青韻·祥瑞邵莊”片區,以齊文化為主線,貫穿“鄉村美學”理念,投資2億元,一體建設王家輦齊文化藝術村、鳳凰引民宿藝術村等特色村落,布局360余處藝術景觀與稷下書房、鄉村記憶館等文化載體,串聯王家輦風情線、鳳凰文化區,建設了具有鮮明特色文化底蘊的鄉村振興片區。
鄉村振興,離不開社會各個方面的參與。
濰坊將片區作為匯聚要素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推動優秀人才向片區集聚、優先政策向片區傾斜、優質項目在片區落地,形成資源聚集的洼地效應和要素聚合的乘數效益。結合片區建設,謀劃11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撬動10億元社會資金投入。
如諸城“東坡遺韻·常山綠谷”片區,將“五好兩宜”試點村及省級果品高質量發展項目向片區集聚,多渠道籌措1.9億元資金,開展資源配套升級,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文章,形成“產業筑基、文旅賦能、共富惠民”的“常山路徑”。
高密市創新“片區+國企+產業+金融”投入機制,以片區為載體,引入城發、產發兩家國企牽頭運營,通過片區規劃發布、搭建投資平臺、開展項目招商等途徑,撬動銀行貸款約16億元;青州市財金集團在“彌水花韻”省級片區投資9000萬元,撬動總投資1.6億元,建設鑫和蘭谷產業園,輻射周邊23個花卉專業村,帶動3.8萬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
高密市柴溝鎮以五龍河水脈為軸,高標準打造綠色和美、產業興旺、宜居宜游“五龍河·和美田居”片區,充分發揮水生態資源優勢,招引交運集團投資18億元,建設五龍河農文旅融合體,修整河道4.5公里,配套地下雨污管網、中水回用設備,打造出一條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河景觀大道,成功承辦“綠動齊魯、和諧共生”第三屆濰坊市森林文化周啟動儀式。片區內8個村抱團發展,形成高家村現代農業智慧園、西店村花卉苗木基地等“一園四基地”產業布局,培育“清脆四方蘆筍”等12個“龍河好品”品牌。同時,柴溝鎮突出項目帶動,大力培育和發展綠色產業,完善生態產業鏈條,招引葛家村龍河農業、榮旺生態藍莓等優質項目建成投產,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爭取南宇智慧化立體肉雞養殖項目落地,盤活820畝低效林地,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不斷提高土地畝均效益。
統籌“五大振興”
堅持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要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既要產業發展,也要提升村容村貌,更要讓農民增收致富、增強幸福感獲得感。
今年濰坊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劉運強調,片區建設是融合化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工作的有力抓手,要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強、辨識度高的標桿樣板;市長劉建軍要求,要全面提升鄉村振興片區建設水平。當前抓片區建設,是推進鄉村振興融合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拓展創新“三個模式”的有效抓手,通過集聚資源、連片打造,推動強村帶弱村、少片帶多片、小片帶大片,有效整合資源要素,放大規模效應,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實現“建一片、成一片、示范一片、帶動一片”的乘數效應??梢哉f,抓片區建設,為拓展創新“三個模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一個重要的抓手。
片區建設,是一個以點串線帶面、逐步擴大覆蓋的過程,是一個統籌“五大振興”、提升內涵品質的過程,是一個整合資源要素、集中投放使用的過程,是一個強化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合力的過程,也是一個激發內生動力、促進自我發展的過程。
濰坊市委副書記郭飛介紹,在探索以片區為抓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感到,片區建設有效解決了“抓一個村,載體太小,要素不全”“抓一個鎮,載體太大,難以統籌”的問題,通過整合資源、一體推進、抱團發展,實現“大帶小、強帶弱”,打造鄉村振興的“小微樣板”“五好學生”??梢哉f,抓片區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拓展創新“三個模式”的具體實踐。
“我們堅持從群眾急難愁盼中找準片區建設發力點和突破口,制定片區建設導引,協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一個片區,就是一個‘小微樣板’,必須要有成體系的產業、成體系的空間、成體系的治理、成體系的生態、成體系的組織,這‘五個體系’是一個成熟片區必須具備的內涵特質,也是提升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成色的重要支撐。”郭飛說。
濰坊諸城籍“農民詩人”臧克家,在其作品《〈泥土的歌〉序句》中寫道:“我用一支淡墨筆/速寫鄉村/一筆自然的風景/一筆農民生活的縮影/有愁苦、有悲憤/有希望、也有新生/我給了一個活栩栩的生命/連帶著我湛深的感情?!?/p>
如今,在他的老家,諸城市龍都街道正以臧家莊為骨干村,連片帶動周邊13個村,打造“臥龍福地·錦繡龍鄉”鄉村振興片區。
臧克家詩歌中的鄉愁,正經歷蝶變、重塑,漸次呈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富“村”山居新畫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