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9日訊 金秋時節(jié),碩果漸豐。2025年9月15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25年度重點調研課題 “人工智能價值對齊與司法裁量協同機制研究”開題論證會在山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召開。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領導、法學與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基層法院代表、律師事務所代表及課題組成員參會,共同為課題研究規(guī)劃路徑、提供指導。
本次論證會按照既定議程進行,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傳處處長、二級巡視員鄭紅軍主持。山東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謝申祥在致辭中強調,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度融入司法領域,智慧司法建設是推進“數字強省”“法治山東”戰(zhàn)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該課題直面司法智能化進程中的“算法黑箱”“人機權責邊界模糊”等核心痛點,兼具理論創(chuàng)新價值與實務應用價值,對提升山東司法審判質效、緩解一線法官辦案壓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山東財經大學將充分依托“山東省社會治理智能化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平臺優(yōu)勢,開放研究院資源、協調跨學科研究力量,全力支持課題開展與成果轉化落地。
會上,課題主持人之一、山東財經大學楊鵬教授代表課題組作開題報告,系統闡述課題核心內容。報告指出,課題聚焦山東省司法實踐中“案件數量激增、同案不同判現象突出、判后輿情防控壓力大”等實際問題,構建“司法價值動態(tài)對齊”理論框架,設計“技術適配—實踐驗證—制度保障”三維解決方案。計劃開發(fā)包含“裁量偏差提示”“判后答疑生成”核心模塊的AI司法輔助產品,依托沂源法院作為課題研究試驗單位,并選取歷下、槐蔭、章丘等基層法院開展協同研究。同時,報告還從國內外研究綜述、研究方法、進度安排、預期成果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明確課題將通過實證調研、跨學科協作、試點驗證等方式,確保研究成果貼合山東司法實務需求。
在專家評議環(huán)節(jié),與會專家圍繞課題展開深度研討。中國政法大學范明志教授肯定課題“人工智能價值對齊”研究方向的前沿性,提出需進一步清晰界定司法裁量權的研究范圍,建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算法設計,實現司法裁判法律效果、社會效果與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山東財經大學韓慧健教授從技術層面提出,應重點突破多模態(tài)認知技術,通過知識圖譜構建證據關聯體系,同時針對性解決人工智能“不可解釋性”難題,提升算法透明度與可信度。瀚高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丁召華總經理結合數據庫建設實踐經驗,強調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建議依托現有技術積累優(yōu)化研發(fā)路徑,降低課題實施成本。
基層法院、律師事務所代表結合實務工作提出建議。章丘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層法院法官人均年辦案量已超500件,辦案壓力持續(xù)增大,迫切需要智能化輔助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期待課題成果能在類案檢索、證據審查等場景快速落地。山東隆湶律師事務所李富民主任、山東文康(濟南)律師事務所邱瑩瑩主任關注算法信任構建與當事人權益保障,建議在產品設計中充分考量律師角色,通過人機協同模式提升司法過程透明度,增強當事人對裁判結果的認同感。
作為課題試驗單位沂源法院徐嘎院長錨定司法智能化實效,提出AI司法輔助產品“可用、愛用、管用”標準,建議銜接“全國法院一張網”、完善數據對比,以技術賦能基層司法、服務裁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技術室黃世棟肯定了課題研究價值,同時結合司法技術實踐提出指導意見,指出司法AI應用的核心難點在于同案類案推送因缺乏證據要素關聯難以突破,且訓練模型所需數據獲取難、現有案件數據模型無法自主分析,建議聯合構建事實與證據要素知識圖譜。
課題組其他成員也對專家及代表的建議逐一回應,明確后續(xù)將進一步細化研究框架,優(yōu)先選取刑事量刑、簡單民事案件等可控場景開展試點,強化數據安全管理與倫理審查機制,確保研究成果切實服務司法實務。山東省人民政府張述存參事在總結中強調,課題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實用為先”原則,通過“小步快跑、試點迭代”的方式,推動理論成果轉化為可復制、可推廣的實務工具,為山東司法智能化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開題論證會的成功召開,為課題研究明確了方向、凝聚了共識。該課題由山東財經大學與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開展研究,匯聚高校、法院、科技企業(yè)等跨領域力量,計劃于2026年3月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并提交成果。下一步,課題組將以此次論證會為起點,深耕司法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全力推進課題研究,為構建更智能、更透明、更公正的山東智慧司法體系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