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菏澤日報
2025-09-20 13:26:09
原標題:深化菏澤紅色基因傳承的文明實踐路徑探索
來源:菏澤日報
原標題:深化菏澤紅色基因傳承的文明實踐路徑探索
來源:菏澤日報
程海漫
當前,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傳承紅色基因,既是時代使命,也是凝聚人心的現實要求,但實踐中仍存在資源整合不足、形式吸引力弱、群眾參與度低、長效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如何以文明實踐為樞紐深化傳承工程,是亟待探索的課題。
一、筑牢根基:構建全域覆蓋、功能復合的紅色文明實踐陣地群
盤活存量,提升核心陣地效能。對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湖西革命歷史紀念館、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等核心紀念場館進行數字化、智慧化升級。超越傳統靜態展覽,引入沉浸式體驗(如VR還原重大戰役場景)、情景式教學(如編排紅色短劇在館內上演)、互動式研討(如設置“信仰對話角”),使歷史“活”起來,情感“動”起來。強化其作為文明實踐核心教育基地的輻射帶動功能。
拓展增量,激活基層空間潛力。將紅色元素深度融入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及村史館、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基層公共空間。打造特色鮮明的“紅色驛站”“紅色書屋”“紅色文化長廊”。例如,在曹縣韓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辟“紅三村精神”專題展區;在單縣浮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老黨員紅色故事會”固定場所。
串聯成線,打造主題實踐路線。精心設計多條融合紅色遺址、鄉村新貌、特色產業的“紅色基因·文明菏澤”主題研學實踐路線。每條路線配備標準化解說詞(包含革命歷史、英模事跡、當代發展)和互動任務卡(如尋訪一位老黨員、記錄一處新變化),引導群眾在行走中感悟歷史巨變,激發愛鄉報國之志。路線可覆蓋市、縣、鄉不同層級,滿足多樣化需求。
二、鍛造力量:培育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紅色文明實踐隊伍
一是建強專業骨干隊伍。組建市級“紅色基因傳承導師團”,吸納黨史專家、優秀講解員、資深文藝工作者、模范退役軍人等。負責理論研究、課程開發、骨干培訓、示范宣講。為基層實踐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是壯大本土志愿力量。廣泛招募和培訓“紅色基因傳承志愿者”,特別注重吸納熟悉本地歷史的老黨員、老戰士、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五老”人員)以及優秀青年、大學生村官、鄉賢等。通過“口述歷史”工作坊、講解技巧培訓、新媒體運用輔導等提升其服務能力。他們是活躍在田間地頭、社區街巷的“紅色播種機”。
三是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設計激勵機制,鼓勵普通群眾從“聽眾”轉變為“主講人”“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如開展“我家有黨員”“尋找身邊紅色印記”故事征集活動,評選“優秀百姓宣講員”“紅色基因傳承家庭”,讓群眾在講述和參與中深化認同,成為傳承主體。
三、豐富載體:創新分眾化、具象化的紅色文明實踐活動
一是面向青少年群體,突出“浸潤式”教育。在中小學校文明實踐活動中,系統開發“菏澤紅”校本課程、主題班會、團隊日活動。利用寒暑假開展“紅色研學營”“小小講解員”培訓。創作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紅色動漫、繪本、H5、劇本殺(如以湖西突圍為背景)。與“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結合,樹立紅色少年榜樣。
二是面向黨員干部,強化“體驗式”淬煉。依托紅色遺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設“紅色講堂”,將紅色基因傳承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組織黨員干部在重大紀念日赴核心場館開展“沉浸式”主題黨日活動,如“重走一段抗戰路”“在英烈墻前重溫入黨誓詞”。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傳承紅色初心”主題實踐活動,將學習成效轉化為服務效能。
三是面向廣大市民群眾,注重“融入式”引導。將紅色元素巧妙融入日常性文明實踐活動。如文藝潤心、節日涵育、榜樣引領等,以文藝潤心為例,組織創作排演以菏澤紅色故事為主題的山東梆子、兩夾弦、琴書、墜子等地方戲曲劇種,以及歌舞、小品、快板等,利用“送戲下鄉”“百姓大舞臺”等文明實踐平臺巡演。
紅色基因是菏澤的靈魂底色,文明實踐是激活傳承的關鍵。通過構建“陣地群”、鍛造“生力軍”、打造“活動鏈”,讓紅色血脈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延續,為菏澤高質量發展注入信仰之力與奮進之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