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9日訊 環保檢查頻次過高、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過去讓企業頭疼的問題,如今得到了明顯改善。今天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閃電新聞記者提問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表示,借助數字化手段減少現場執法,成為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的突出亮點。
于會文現場介紹,非現場執法是大勢所趨,這既是推進生態環境智慧執法的關鍵舉措,也是健全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通過應用衛星遙感、紅外成像、無人機、無人船等智慧裝備手段,將傳感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大力推行無感式、穿透式監管,生態環境領域“天、地、空、水、陸、海”一體化問題發現機制逐步建立,目前的執法檢查是“帶著線索去,瞄準問題查”,非現場執法已經從“理念探索”真正走向了“實踐應用”。通過非現場執法實現環境監管“無處不在”,通過分級分類管控實現對良好企業“無事不擾”,通過規范執法行為實現執法過程“無懈可擊”。需要強調的是,規范涉企執法檢查,針對的是亂執法、濫執法、低效執法,不是不執法、少執法,也不是執法越寬越好,而是要提高執法的精準性、規范化和威懾力,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