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2025-09-19 17:18:09
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布局之年,也是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關鍵一年,山東廣播電視臺以“踐行囑托開新局”為主題,組織開展媒體采風活動,邀請媒體記者走進山東省威海、煙臺、濰坊、濟寧、濟南、泰安、淄博七地,深入報道山東地礦隊伍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扛牢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責任擔當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展現山東地礦隊伍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地質擔當。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9日訊 9月17日,媒體采風活動第一站啟動,聚焦“英雄地質隊”——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來自新華通訊社、光明日報、央廣網、山東廣播電視臺、中國山東網、魯網、網易等媒體的記者,先后來到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招遠基地和威海基地,充分了解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不斷開拓技術創新,加強科研力量,在海內外地質找礦、綠色發展等方面的探索成果,感受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力。
溯源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 “中國金都”誕生“英雄地質隊”
作為本次媒體采風活動的首站,招遠市有著“金城天府”“中國金都”美譽,1958年,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就在這里誕生,六十余年來,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逐漸壯大,足跡遍布祖國大地,不斷刷新金礦勘探紀錄,累計查明黃金資源量2800余噸,占全國黃金探獲量近五分之一,成為全國找金最多的地質隊,在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功勛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地質隊”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一支“英雄地質隊”。
創新突破技術難題 持續開辟找礦技術新篇章
圖為9月17日,記者一行在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招遠基地參觀座談。
開拓創新是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的優良傳統,據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正高級工程師高書劍介紹,他們首創的“焦家式”金礦成礦模式和找礦理論,打破了“大斷裂帶只導礦不儲礦”傳統認識,在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了世界性聲譽,并且,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一直堅持在找礦過程中開展科技攻關,把地質組建到了野外、村里,邊生產、邊科研,找到的礦往往都伴生著獨創的找礦理論和認識,如打開第二找礦空間的“熱隆-伸展”成礦理論和階梯式成礦模式,新類型黃鐵礦碳酸鹽脈型金礦床式等,每一條尋金路,都是自主創新的生動寫照。
圖為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正高級工程師高書劍展示介紹礦石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自成立至今,科研實力遙遙領先,先后參與國家、自然資源部、山東省重大科技項目10項,立項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取得了基層地勘單位牽頭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零的突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70余項,并積極運用新技術,探索AI找礦新模式,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走出山東攻堅克難 服務領域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的殷切囑托,滿懷“找礦報國”的熱情,走出省外,奔赴新疆、內蒙古、青海等西部邊遠地區;走出國門,服務尼日利亞、津巴布韋等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圖為9月18日,記者一行在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威海基地參觀座談。
面向西部地區,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重點實施新疆、青海、內蒙古、廣西等省區的金、有色金屬等礦種勘查。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在近6年的時間里,成功探明的黃金儲量由4噸增長至近20噸,實現重大突破。今年,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積極對接服務青海省都蘭、格爾木地區等10余個高原鉆探項目,面對氣候高寒、晝夜溫差極大、地形復雜多變、碎石流頻發等惡劣條件,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憑借深厚的高原鉆探施工經驗和頑強的工作作風,迎難而上,勇挑重擔,鑄造“高原鐵軍”。此外,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多措并舉,成立地質援疆工作站,與山東援青干部管理組對接工作,積極拓展西部找礦空間。
AI賦能深部找礦 數字技術成為現代地質勘探“新引擎”
收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以來,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積極融入“數字中國”建設,推動地質找礦向智能化、精準化邁進。他們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整合膠東地區海量地質信息,構建多層次三維地質模型,實現對地下礦藏的高精度預測,有效指導深部勘探工作。
在這一創新模式支撐下,團隊成功推動大尹格莊、夏甸等典型礦區實現深部找礦突破。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還建成數字化巖心庫,通過先進的光譜掃描技術,快速識別巖心中的關鍵成礦信息,顯著提升了找礦效率與準確性。如今,數字技術正逐步成為現代地質勘探的“新引擎”,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綠色勘探全面推進 “尋金者”成為綠水青山“守護者”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創新技術,從陸域到海域,堅持推廣綠色勘查技術,取得了豐碩成果。
例如在2023年入選年度省級綠色勘查示范項目的“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及周邊海域綜合地質調查”,施工過程中,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把提高巖心采取率,減少海洋污染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創新性采用“巖芯管+PVC襯管”取芯方式和“套管封閉回流”鉆探技術,海底沉積物巖心采取率提高到90%以上,鉆探施工污染物實現“零排放”,實現了巖心采取率與環境保護雙提升,開創了海洋地質綠色勘查新模式。
此外,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還開展了大量礦山修復工作,復綠山體近500公頃,實現地質勘查與生態文明建設和諧共贏,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
在采訪中,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將扛牢“走在前、挑大梁”責任擔當,進一步加強科技攻關,用好數字技術手段,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穩中求進全面推動地礦事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
閃電新聞記者 周欣 王碩 鄭亮亮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