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5-09-18 09:51:09
原標題:濱州長護險兩項協議范本落地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濱州長護險兩項協議范本落地
來源:濱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葛肇敏通訊員李軍輝竇敏報道)在沾化區下洼鎮,益生康護理站的護理員小張背著藥箱準時敲開劉女士家的門——她要為劉女士患有腦癱的女兒做康復訓練,并為劉女士癱瘓在床的母親翻身、拍背。“以前我整夜不敢合眼,現在有護理員幫我照顧病人,還教我專業技巧,我心里踏實多了!”劉女士哽咽地說。在她的言辭中,流露出這個失能家庭重獲新生的喜悅。
這份“踏實”,源于濱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兩項關鍵協議范本的落地。近年來,針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失能老人照護難題,濱州市醫保局聚焦“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依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長期護理保險定點失能等級評估機構服務協議范本(試行)》和《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服務協議范本(試行)》,對服務協議進行了梳理和修訂,并于年初與各服務機構重新簽訂了協議,構建起“權責明晰、流程規范、監督有效”的長護險服務體系,累計為10000余戶失能家庭送去“專業照護+心理支持”的雙重溫暖。
流程落地:從“評估”到“服務”實現“標準化運轉”
兩項協議的核心,是讓長護險服務“每一步都有依據”。在失能等級評估環節,評估機構嚴格遵循《山東省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管理辦法》,采用“現場核查+醫療記錄核對”方式,確保結論準確,有效杜絕“虛假評估”和“人情評估”。
在服務中,護理機構按照協議約定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雙軌模式,為失能人員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針對劉女士家的情況,中國人壽財險沾化支公司接到申請后,依托《評估機構協議》中的“應急響應”條款,48小時內聯動益生康護理站完成評估與檔案建立;再依據《護理服務協議》中的“個性化服務”條款,為其女兒訂制了“健康監測(每日測血壓、血糖)+康復訓練(肢體被動活動)+心理疏導(每周1次情緒支持)”方案,每周提供3次上門服務。
監管護航:“雙向考核”確保“服務不打折扣”
為防止“協議成擺設”,沾化區醫保局建立了“評估機構+護理機構”雙向考核機制,將“協議履行情況”與“費用結算、協議續簽”直接掛鉤。對評估機構的考核涵蓋“評估程序規范性”“結論準確性”“舉報投訴處理”等6大類18項指標,每季度開展一次現場檢查,考核不合格的暫停服務資格;對護理機構則要求建立“內部質量自查制度”,每月開展服務質量評估,醫保經辦機構不定期抽查“服務檔案”和“護理記錄”,對“未按標準提供服務”“泄露參保人信息”等行為,嚴格按照協議約定追究違約責任——2025年以來,已有2家機構因“服務記錄不完整”被責令整改,1家機構因“違規收費”被扣除服務質量保證金。
“我們把‘監管嵌入協議’,就是要讓服務機構‘不敢偷懶’‘不能違規’。”沾化區醫保局局長耿亮說,“只有讓每一筆長護險資金都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讓失能家庭受益。”
成效凸顯:“標準化服務”溫暖“失能家庭”
兩項協議的落地,讓沾化區長護險服務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截至2025年8月底,全區已簽約評估機構1家、居家上門護理機構5家,累計提供服務16260人次。
更重要的是,“標準化服務”讓失能人員“有尊嚴地生活”。在富國街道,82歲的癱瘓老人王大爺以前因家人照護不專業經常生褥瘡,現在護理機構按照協議要求,每天為他做“皮膚護理+肢體按摩”,褥瘡已徹底好轉;在古城鎮,腦癱患兒小宇通過護理機構的“康復訓練”,已經能自己坐起來了,媽媽激動得哭了:“沒想到孩子還能有這樣的進步!”
下一步,濱州市醫保局將持續深化協議應用,推動長護險服務不斷“升級”:一方面細化考核指標,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康復效果評估”等量化指標,建立更科學的評價體系;同時進一步擴大協議覆蓋范圍,吸納更多具備資質的中醫護理、康復治療機構參與,豐富服務內容;此外,還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嚴格落實協議約定,運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基金安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