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3日訊 黃河之上,一座世界級大橋已逐漸展露雄姿。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高青至商河項目黃河特大橋即將建成通車。
該橋全長3425米,900米的主橋采用不等跨四連拱設計,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915米長的系桿更拿下國內長度之最。這座大橋的崛起之路,滿是項目團隊攻堅克難、創新突破的奮斗印記。
項目啟動伊始即面臨三道核心難題:一是不等跨非對稱荷載下的力學平衡難題;二是多次體系轉換中,關鍵工序需兼顧高精度與高安全風險;三是不等跨四連拱橋建設,國內外無成熟經驗可借鑒。
面對重重挑戰,項目團隊主動迎難而上,打出一套技術破局“組合拳”。團隊奔赴重慶、四川實地考察雙堡特大橋、嘉陵江大橋,與重慶交通大學、福州大學的橋梁專家深入研討,搭建“智庫支撐+跟蹤服務”專家指導機制,定期組織專家為建設中的專項難題“把脈開方”。同時,團隊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借助BIM模型動態預演建設流程,靶向攻堅拱肋合龍、吊桿系桿協同張拉等“卡脖子”難點,打磨出一套安全可靠的設計施工方案。
在拱肋安裝環節,為破解精度與效率難以兼顧的困境,項目團隊于省內首創“汽車吊+斜拉扣掛+邊跨支架”施工組合體系,量身研發梁上移動平臺,方便設備快速移位。同時,團隊借助5G數據,聯動BIM模型與虛擬預拼裝技術,通過可視化監測平臺實時捕捉參數,再配合自主研發的可調節旋轉吊具校準姿態,使拱肋合龍精度控制在3mm以內、安裝線形精度控制在20mm以內。
在吊桿系桿安裝及協同張拉環節,團隊創新開發“接力式”導向安裝工藝,如同給系桿鋪設了一條“精準軌道”,實現各環節動作的協同控制,確保了超長系桿能夠順暢、精確、高效地安裝到位。此外,團隊借助GNSS衛星定位儀、三維激光掃描儀測量機器人等設備實現索力毫米級監測,分級分批精準張拉吊桿、系桿,索力檢測系統實時監測預警,使張拉精度穩控在2%以內。
為保障安全高效施工,項目還制定了《平原區系桿拱橋施工技術標準》《拱橋超長系桿全流程安裝技術標準》《中下承式拱橋吊桿力測試標準》《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技術規程》等多項標準規范,不僅為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提供了明確的技術指引,更為全國類似橋梁工程建設提供了借鑒。
高商項目黃河特大橋的建成,既打通了跨越黃河的關鍵交通通道,又以技術突破破解不等跨四連拱建設痛點。下一步項目團隊將繼續發揚務實嚴謹、追求卓越的精神,持續為山東省高速公路建設穩步發展注入新動能。